这本书是波列斯拉夫斯基毕生表演与戏剧理论的大成之作,对方法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初版于1933年的《演技六讲》以英语写成,以导演和表演初学者的对话形式,从注意力集中、情绪的记忆、戏剧的动作、性格化、观察、节奏六个方面生动活泼地阐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


此次中译本在郑君里先生经典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增订,如作者向美国公众阐述斯坦尼体系的23篇演讲,这为其后来提炼“演技六讲”提供了重要语境。此外,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在美国实验剧院的重要合作伙伴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4篇表演课讲义。因此,本书可说是了解现代表演方法从斯坦尼体系发展到方法派的重要依据,更是今天的表演和戏剧学习者的必读文本。


作者

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Richard Boleslavsky),导演、演员、表演教师。1889年生于波兰,1908年进入莫斯科艺术剧院,跟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习表演,是该剧院第一工作室的初创成员之一,曾任导演和负责人。20世纪20年代移民美国,在百老汇导演舞台剧。1923年在纽约创建美国实验剧院,被视为在西方传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第一人,李·斯特拉斯伯格、斯特拉·阿德勒、哈罗德·克勒曼等都是其学生。30年代成为好莱坞知名的导演,代表作有电影《面纱》《悲惨世界》等。1937年,在拍摄《陈夫人的临终》时因心脏病发,于洛杉矶去世。

查看全部
目录

第一部分 演技六讲

译者序

第一讲 注意力集中

第二讲 情绪的记忆

第三讲 戏剧的动作

第四讲 性格化

第五讲 观察

第六讲 节奏

第二部分 在公主剧院的讲座

引言

何谓戏剧?

何谓剧本?

何谓观众?

何谓演员?

何谓舞台设计师?

何谓戏剧作曲家?

何谓戏剧中的集体创作?

何谓戏剧演出?

何谓机械式的演出?

何谓创造性戏剧演出?

有创造性的演员的资质

“活在角色里”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精神集中”?

何谓精神的或情绪的记忆?

怎样在准备角色时调动情绪的记忆?

第三部分 在美国实验剧院的讲座

第三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第九讲

第十讲

第十一讲

附录 玛丽亚·乌斯彭斯卡娅的表演课

1954年10月

1954年11月

1954年12月

1955年1月

中英文术语对照表

出版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