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简史》是一部由美国学者罗伯特·C.所罗门和凯瑟琳·M.希金斯共同撰写,并由梅岚翻译的哲学著作。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结合广泛的历史和文化语境,展现了整个哲学史的全貌,开创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探讨哲学问题的全新广度和深度。除了那些众所周知的大哲学家和重要思潮,某些不那么为人所知但同样有趣的人物也在本书中占有一席之地。作者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晓畅的行文,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哲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激发、有所受益,同时获得乐趣。

作者

罗伯特·C.所罗门(Robert C. Solomon):密歇根大学哲学和心理学博士,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执教三十余年,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风趣的行文风格,写作了系列哲学入门读物。

凯瑟琳·M.希金斯(Kathleen M. Higgins):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加州大学河畔分校、奥克兰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音乐哲学以及19、20世纪欧陆哲学。

译者梅岚:南开大学哲学博士、中央编译局博士后,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哲学。


查看全部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世界秩序的追寻:古代哲学

“轴心时代”与哲学的起源

希腊的“奇迹”

哲学、神话、宗教与科学

意义与创造:宇宙生成论与哲学的起源

吠陀和吠檀多:印度的早期哲学

第一位(希腊)哲学家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1):世界的基质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2):基本秩序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3):多元论者

走进智术师

苏格拉底

柏拉图:形而上学家抑或高明的幽默大师?

哲学家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注脚

艰难时期:斯多葛主义、怀疑主义与伊壁鸠鲁主义

古印度的神秘主义与逻辑:龙树和正理派

第二部分 神与哲学家:宗教哲学与中世纪哲学

宗教与灵性:三个哲学主题

东方的智慧(1):印度教、耆那教、佛教

东方的智慧(2):孔子和儒家

东方的智慧(3):老子、庄子和道家

波斯的内心深处:琐罗亚斯德教

从雅典到耶路撒冷: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希伯来民族与犹太教的起源

希腊的犹太人:亚历山大的斐洛

基督教的诞生

基督教的开场:圣保罗

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

圣奥古斯丁和内在精神生活

基督教内部的首次大分裂

伊斯兰教的兴起

神秘主义

波斯和逍遥派传统

犹太人的流散、辩证法和犹太教中的神秘主义

思考上帝:安瑟尔谟、阿伯拉尔、阿奎那和经院哲学

晚期经院哲学:邓斯·司各脱和奥卡姆的威廉

追寻本质:炼丹术士

西方之外的哲学综合

宗教改革:路德及其追随者

反宗教改革运动、伊拉斯谟和莫尔

亚里士多德之后:培根、霍布斯、马基雅维利和文艺复兴

在“地理大发现”之前:非洲和美洲

第三部分 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现代哲学与启蒙运动

科学、宗教与现代性的意义

蒙田:第一位现代哲学家?

笛卡尔和新科学

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帕斯卡尔和牛顿

启蒙运动、殖民主义与东方的衰落

洛克、休谟和经验主义

亚当·斯密、道德情感和新教伦理

伏尔泰、卢梭和革命

伊曼努尔·康德:拯救科学

康德的道德哲学和第三批判

黑格尔:历史的发现

哲学和诗歌: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叔本华:浪漫主义的西方邂逅东方

黑格尔之后:克尔凯郭尔、费尔巴哈与马克思

密尔、达尔文与尼采:消费主义、进化和权力

美国早期哲学

第四部分 20世纪: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拒斥观念论:百年战栗

弗雷格、罗素和胡塞尔:算术、原子主义和现象学

战壕中的查拉图斯特拉:理性的局限

哲学的美国经验:实用主义

变化的实在:过程哲学

乌纳穆诺、克罗齐和海德格尔:生命的悲剧感

希特勒、大屠杀、实证主义和存在主义

毫无出路:加缪、萨特、波伏娃的存在主义

从理想语言到日常语言:从剑桥学派到牛津学派

女性和性别:哲学的女性化

受压迫者归来:非洲、亚洲、美洲

从后现代主义到新时代

世界哲学:希望还是幻影?

参考书目

人物年表

出版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