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详细记录了尼斯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包括他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以及他见证的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尼斯利在书中既描述了自己协助杀人如麻的狂徒的无奈,也表达了对那个悲剧时代的深刻反思。

作者

米克洛斯·尼斯利(Miklos Nyiszli),1901年6月17日出生于特兰西瓦尼亚的萨姆列欧小镇。他在科洛日瓦(今日罗马尼亚的克卢日-纳波卡)的匈牙利大学城学习医学,并在德国北部的基尔继续求学,因此能够熟练运用德语。1930年,尼斯利回到家乡瑙吉沃劳德镇(现名奥拉迪亚),开始全科医师的职业生涯。


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匈牙利,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囚犯编号A8450。在集中营期间,尼斯利被迫担任医生和验尸官,参与了人体实验。他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努力求生,并见证了无数的人间惨剧。1945年盟军解放德国后,尼斯利侥幸生还。1946年,他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纪述首次在匈牙利的《世界报》连载,引起世人瞩目。1956年,尼斯利在罗马尼亚去世。


查看全部
目录

序一

注释

序二

序三

声明

01 抵达奥斯维辛

02 编号A8450

03 死人也要站着点名

04 吉卜赛实验营

05 一场解剖测试

06 接管解剖室

07 浴场和消毒室

08 心内氯仿注射

09 从颈部射入子弹

10 又一批特遣队员“到来”了

11 “拜访”焚尸场

12 成为法医

13 火葬柴堆

14 清算捷克营

15 “错误”的诊断

16 重回下营

17 新来三名助手

18 别救了,让上尉去吧

19 这个孩子必须得死

20 小队长的“私人定制”

21 杀人根本影响不了我

22 游击队送来武器

23 档案上的油污

24 解剖报告

25 寻找我的家人

26 逃离C营

27 C营的女囚犯

28 特遣队的暴动

29 暴动平息之后

30 “有趣的工作”

31 遗忘是最好的结果

32 特莱西恩施塔特的犹太人区

33 特遣队又要被清算了

34 再一次死里逃生

35 奥斯维辛将被毁掉

36 新来的囚犯

37 奥斯维辛的末日审判

38 逃离奥斯维辛

39 我们自由了!

后记

出版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