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深入探讨了新媒体如何改变人们对幸福的感知,揭示了数字时代下隐藏的幸福陷阱。

书中通过剖析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和心理,指出了技术如何取代直接的幸福、如何决定人们的意义感、如何让人们陷入攀比和嫉妒的漩涡等。同时,作者也提出了对技术、社交媒体和数字时代的深刻反思,引导读者找到与技术最佳相处的方式,以在数字时代自由畅快地生活。


作者

萨拉·迪芬巴赫:心理学博士,辅修计算机科学,现为慕尼黑大学心理学教授。她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消费者体验、人类与技术的互动、积极心理学与幸福的困境,并著有《毕竟是好意:政治正确如何摧毁自由社会》等作品。

丹尼尔·乌尔里希:慕尼黑大学媒体信息学博士后,重点研究新技术如何提升用户的幸福感。他与萨拉·迪芬巴赫合著了《毕竟是好意:政治正确如何摧毁自由社会》以及本书《数字抑郁时代》。

张骥:本书的译者,负责将这部深入探讨数字时代下人类心理与幸福感变化的著作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能够接触到并理解这一重要话题。


查看全部
目录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幸福

幸福保护专员在哪里

技术决定幸福吗

不要靠近脸谱网,会变得不幸

无限的可能令人不堪重负

技术设计:从工具到健康福祉

快醒醒,为幸福而战

互联网时代的幸福

第一章 技术取代直接的幸福拍下来的才是美景,传上网的才算幸福

感知受损

重要价值受损

社交互动受损

记录,而非体验

对碎片时间零容忍

消费vs.创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二章 技术决定意义从自我提升到自我迷失

量化,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远

从自我提升到自我迷失

别管喜不喜欢,反正多多益善

循规蹈矩的自我表现

技术传达的理想,到底由谁来决定

第三章 我的幸福适合发朋友圈吗幸福的人生都是相似的

千篇一律的生活有什么意思

社交媒体上的幸福模板

幸福就是让别人觉得你幸福

朋友圈里的幸福陷阱

重拾享受幸福的能力

第四章 别关机,时刻保持联系247,秒回信息

假期?拿来吧你!

时刻保持联系,是一项基本权利

由小渐大的通信压力

手机时代的夫妻关系

是虚拟的亲密,还是真正的亲密

关机是不可能关机的

从小事做起,解放自己

第五章 技术这张通行证当技术将我们从尊重和体谅他人的责任中解放出来

技术带来特权

新讨论文化:你、我和网上

约定,可以随时更改

互联网时代的克尼格行为准则手册

在矛盾的心态下,失去礼貌

第六章 由线上到线下当互联网规则入侵现实

时刻开启评论模式

哈哈,你上钩了!

一切皆可评价

为什么网上喷子那么多

互联网不会遗忘

虚拟世界入侵现实的心理学机制

线下世界的未来

第七章 新物种的诞生“科技人”的思考、感受和行为

回复强迫症—“科技人”的沟通交流

别问,问就上网查—“科技人”的思考和感知

专注力的瓦解—“科技人”的行为和习俗

“科技人”与产品的关系

“科技人”对时间、工作、空闲的态度

“科技人”的自我感知和自我表现

第八章 未来将怎样发展......

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往幸福之路

最后的思考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