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冲击-回应”模式的框架下,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条重要的线索:面对西方的强势扩张,中国精英阶层如何理解这个陌生的文明,以及如何存续本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体制。作者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梳理,视角独到地重构了一段晚清统治集团与民国初期有志之士们的思想观念进化史,剥离出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观念变迁。


书中选取了近代历史文献中的部分核心史料和经典篇章,全景式地展现了近代中国几代先锋人物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具体内容包括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对西方技术的渴望、自强运动、1900年开始的改革运动、改良与革命、意识形态潮流与五四运动等多个方面。


作者

费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1991):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其著作还有《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中国的世界秩序:传统中国的对外关系》和《美国与中国》等。

邓嗣禹(1905~1988):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湖南常宁人,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后,留学哈佛大学,与林语堂、陈寅恪等为哈佛燕京学社成员,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于1942年获博士学位,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并被哈佛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是尼克松首次访华时的代表团成员之一。除发表在国内外学术论坛的百十篇专论,主要著述有《中国考试制度史》、《通俗汉语(附文法注释)》、《太平天国起义的新见解》等。

陈少卿:河南开封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主攻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查看全部
目录

1979年版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问题和背景

第1章 导论

第2章 中国思想传统的若干因素

第二部分 承认学习西方的必要性1839—1860

第3章 林则徐应对英国之策

第4章 抚夷之策

第5章 自强说的滥觞

第三部分 对西方技术的渴望1861—1870

第6章 曾国藩对西洋人和西洋机器的态度

第7章 李鸿章与西式武器的应用

第8章 同文馆的创设

第9章 左宗棠与福州船政局

第四部分 自强运动1871—1896

第10章 权力问题:人事与制度

第11章 派遣留学生

第12章 外交使团

第13章 自强运动的问题

第14章 积极外交政策的尝试

第五部分 1900年开始的改革运动

第15章 维新派

第16章 康有为及“康党”

第17章 张之洞的改革计划

第18章 1898年的失败

第19章 义和团

第六部分 改良与革命1901—1912

第20章 保守主义的改革运动

第21章 经济发展

第22章 梁启超与民族主义

第23章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方略

第七部分 意识形态潮流与五四运动1912—1923

第24章 寻找新主义

第25章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第26章 胡适与中国的实用主义

第27章 孙中山调整革命的方向

第28章 梁启超对中国进步的回顾

卷后语

出版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