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聚焦贯穿东南亚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严谨的笔触描述了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由亚洲人主导的宏大海洋世界。书中详细刻画了古代航路变迁历程,再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兴衰更迭,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条理分明的历史图景。
具体而言,该书从远古时代写起,直至葡萄牙殖民时代,严谨分析了影响古代航路变迁的各种要素,以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兴衰的原因及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印度洋与太平洋沿岸的各种古代航海技术以及商路上流通的各种贸易商品,内容层层相扣,引人入胜。
附件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地中海模型
第二节 亚非海域
第三节 模型的局限
第四节 本书之目的及特点
第二章 海域
第一节 东亚海洋:渤海、黄海、东海
第二节 南海与苏禄海
第三节 印度尼西亚东部的海洋
第四节 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
第五节 阿拉伯海与东非海岸
第六节 波斯湾与红海
第三章 海洋的百衲毯(从远古到公元元年)
第一节 汉代之前的东亚海岸
第二节 东南亚:未知世界
第三节 南亚:被低估的世界?
第四节 西亚海岸与东非:看似熟悉的世界
第五节 总论
第四章 各区域的融合(公元1—600年)
第一节 “东海”
第二节 “南海”
第三节 东印度洋:初现真容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欧亚之海
第五节 总论
第五章 在唐与阿拉伯帝国之间(约公元600—950/1000年)
第一节 东亚的海洋:“唐风”与“慕佛”
第二节 南海:关于东南亚人、中国人和“波斯人”
第三节 东印度洋:印度人和东南亚人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传播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在先知的镜中
第五节 总论
第六章 在远东的漩涡中(约公元950/1000—1350年)
第一节 东南亚的海洋:宋、元为主导
第二节 南海与印度尼西亚东部海洋:向东渗透
第三节 东印度洋:争夺巨大利益的竞技场?
第四节 西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在亚丁与霍尔木兹、古吉拉特与喀拉拉之间
第五节 总论
第七章 转型时期(约公元1350—1500年)
第一节 蒙古人之后:碎片化(约公元1350—1400年)
第二节 明朝的国家航海活动(15世纪初期)
第三节 其他航海者(15世纪早期及以后)
第四节 总论
第八章 尾声:1500年之后的海洋世界
第一节 基本发展:亚洲人与葡萄牙人
第二节 明朝国家航海活动与葡属印度之比较
附录1:贸易商品
附录2:船只与造船
参考文献
编者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