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感到不理解一个人的时候,本质上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他的动机。
人在动机无法被满足时会产生痛苦。
痛苦之人反复倾诉的动力,不是等待被解读,而是渴望被回应。
动机没有获得协调性的回应导致了冲突。非协调性的回应意味着让你感到愉悦的体验在对方(比如父母、爱人)那里完全不被认同,甚至他们还坚信,他们的不认同是为了你好。
在你的经验里,你表达需要时可能会被拒绝或嘲笑,你会觉得“我不配”,于是为了避免冲突,你学会了伪装、压抑,不再表达自己。
理性思考或许可以有效地消除痛苦,让你用“想通”来隔离情感。
而种种无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你感受不到与他人之间有真实的情感连接。
真实的情感连接并非源于流行的“话术”,恰好相反,它建立在共情地体验、真实地表达的基础之上。
如果你满足于“假性亲密关系”,并且“习惯性逃避”关系和情感中的冲突,那么,本书不适合你。
如果你渴望了解人际关系的底层逻辑,建立真实的情感连接,坦然做自己,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致读者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部分 揭开精神痛苦的秘密
第一章 关系的困境
第二章 人类的精神痛苦
第三章 人们应对痛苦的各种策略
第四章 痛苦的出口——情绪语言
第二部分 获得疗愈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 人类最稀缺的精神活动——理解
第六章 理解的有效途径——共情式对话
第三部分 开启对话疗愈之旅
第七章 各种关系中的共情性理解
第八章 共情式对话的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