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过临床心理学有关方法和技术研究审讯活动中审讯双方的心理现象,发现被审讯人行为表现的深层心理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讯策略,具有重大的实务价值:


  化解对抗关系,形成理性互动,建立建设性审讯关系。


  扩大应对视角,强化心里突破,不仅促使悔罪更防止重新犯罪。


  营造供述条件,促使认罪供述,引导人性回归并正视法律后果。


作者

  周朝英,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实战教官,学院首届“好老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首批注册心理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学》《警务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所经常接受检察院、法院、公安看守所邀请为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干预,也曾深入基层刑侦部门直接参与犯罪嫌疑人的侦查、讯问工作。发表各类省级以上刊物论文近30篇。完成一项公安部软科学课题、一项教育厅社科课题。出版编著《警务心理学》、专著《临床视角下的犯罪心理学》。论文和著作多次获得市厅级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薛宏伟,江苏警官学院副院长,曾任公安部预审专家,公安部刑警全员培训专家组成员,江苏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预审、侦查等业务工作,参与了江苏一大批重大案件的办案工作。根据中央纪委安排,参与了厦门远华案、上海社保案等一些在国内有重大影响案件的办案工作,担任主要案犯的审讯工作。曾被中央纪委称为对厦门远华案件做出突出贡献的预审专家,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主持了9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研究,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50多篇。


查看全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临床心理学与审讯策略概述

一、临床心理学概述

二、审讯和审讯策略概述

三、临床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与审讯策略

注释

第二章 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在被审讯人心理解读中的应用

一、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简介

二、打开潜意识解读特定犯罪心理现象

三、透过人格结构分析理解犯罪行为和审讯

四、从人格发展阶段及焦虑理论视角看犯罪心理形成和审讯

五、以自卑理论透视犯罪人的内在心理

六、用客体关系理论再现犯罪心理的发展和演化

七、自恋心理与被审讯人的共情需求

注释

第三章 认知行为理论与技术在被审讯人行为分析中的应用

一、反射理论(刺激—反应机制)与被审讯人的行为分析

二、从知觉特性分析被审讯人的个体特征

三、通过改变认知促进被审讯人进行动机内部归因

注释

第四章 人本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在审讯对抗关系改善中的应用

一、马斯洛和罗杰斯简介

二、人本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人性观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技术要点

五、以人本主义心理学视野看犯罪心理形成

六、人本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对化解审讯中对抗关系的启发

注释

第五章 沟通分析理论与技术在审讯语言选择与表达中的应用

一、透过分析“自我状态”识别被审讯人心理

二、发现“隐藏沟通”识别被审讯人的语义

三、从“漠视、扭曲”中解读被审讯人攻击性行为与语言

四、重视对方“游戏”与“心理地位”,选择恰当语言模式

注释

第六章 完形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在被审讯人负性情绪消解中的应用

一、完形心理治疗理论及技术简介

二、根据“场理论”的系统观提升审讯水平

三、利用空椅技术提升被审讯人的共情能力以消解对抗

注释

第七章 结构式家庭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在被审讯人行为归因中的应用

一、结构式家庭心理治疗理论概述

二、用结构式家庭心理治疗技术促进被审讯人内部归因

注释

第八章 萨提亚家庭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在被审讯人行为归因中的应用

一、萨提亚家庭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简介

二、萨提亚家庭心理治疗模式理论的基本要点

三、原生家庭对个人行为模式的影响机制及犯罪心理形成

四、进行行为模式分析促使被审讯人悔罪并寻求生机

注释

第九章 心理剧理论与技术在疑难案件审讯中的运用研究

一、心理剧疗法简介

二、心理剧在疑难案件审讯中的运用

注释

第十章 精神异常者犯罪的鉴别与交流

一、人格障碍与犯罪

二、性变态与犯罪

三、精神病与犯罪

四、与精神异常者的交流

注释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