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美学理论里,有“文本”和“作品”的区别,“文本”是作者创作的内容,而“作品”才是创作者和接受者共同完成的,是被审美主体感知和创造的文本。从“文本”到“作品”是审美感知的结果,是融会审美主体的经验、情感和艺术趣味的审美对象。普洱茶构装艺术的“作品”同样也应该是由创造者(构装师)与接受者(品饮者)共同完成的。在茶友们品鉴构装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否接受到构装师所要传达的信息或者赋意的情感,又或者是在每一个人不同的认知体系和人生经历下,对构装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创作,演绎出更加丰富的内涵。而一般能够透彻领悟普洱茶构装艺术精髓的,都称得上是高级发烧友了。


正海天元的茶友,尤其是经营者,大多是发烧级茶友。所谓“初烧讲科学,中烧讲玄学,高烧讲哲学"。回望自己一路走过的事茶人生,我也是从普洱茶发烧友一步步发展而来,刚开始注重山头、名寨,一定要头春,但真正实地考察了,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不是整个名山头的茶都是好的,也不是整个名寨都可以出好茶。头春也是如此,大家都认为头春就是好茶,其实在云南没有四季,只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所以还是要去茶山实际地去感受,去了解茶树的品种、树龄、生长的生态环境、土壤、气候等,才知道什么是好茶。较深入了解这些方面,就可以算是初等发烧友了。当了解之后,会觉得单一的山头茶还是比较单调的,便会去构装一些想要的茶品,可以感受到茶的不同线条,承载的不同的东西。这个时候开始尝试并体会到用不同的水、器具、环境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有区别的,能感受到细致入微的差异。这些在外人看来有点神经质,这种程度可以说是中等发烧友,很多人看不明白你在干什么,所以就有点玄学了,但玄学只是外人看不懂,自身还是能感受得到的。


目录

导言 打开看普洱茶世界的另一扇窗

第一章 一位“构装师”的炼成之路

相伴成长的茶香

少年识得老茶味

刻意练习,练就对茶的精准感知力

寻源茶山,老班章的惊艳

全心事茶,探索普洱本味

第二章 精妙的普洱茶构装艺术

什么是普洱茶的构装艺术?

拼配是技术,构装是艺术

赋意:“构装”蕴含了制茶师的情感表达

“构装”是对普洱茶作品的“精心设计”——认识六阶构装体系

“构装”是基于对茶山原料的深刻理解

“构装”强调的是一种动态平衡——构装艺术下的能量等级观

第三章 普洱茶构装艺术下的茶山本味

构装普洱茶原料标准——正地、正时

普洱茶构装艺术下的茶山本味

第四章 普洱茶构装艺术下的品鉴重构

构装普洱茶的推荐冲泡方式

构装普洱茶的品鉴四要素:香、滋、气、韵

普洱茶构装艺术体系下对“香”的感知

普洱茶构装艺术下的“滋”

普洱茶构装艺术下的“气”

普洱茶构装艺术下的“韵”

第五章 普洱茶构装艺术作品赏析

第六章 越懂得,越欣赏构装艺术的知音们

在深邃的普洱世界里被颠覆与重构

品茶的三重境界 口感——体感——情感

懂茶人的最后一站

喝好茶身体会说话

少数人喝得懂,多数人喝着好

我们一起走过的路

“构装”激发了普洱茶的无限可能

周伟文,我茶事人生的引路人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