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巷与旧时光、当年城里的大小新闻、抗战文化城的不屈精神、老桂林的独特风情、品牌与生意经、前所未见的新鲜事儿、清闲快乐的日子、品尝独特的南国风味、名家笔下的桂林印象……片段小文生动有趣地展示了老桂林曾经辉煌的市井文化,鲜活再现了老桂林人的性情与生活。唯有了解老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才能真正领会这座城市的精髓。
第一辑 触摸古城·老街巷与旧时光
话说老桂林
走入历史的圈门脚
回民一条街——码坪头
阳朔西街三千年
桂林的王城
桂林的盐行街
桂林大诗窟——月牙山龙隐洞
恭城的神奇文庙
瑶族圣地龙尾庙
百年“蜜蜂楼”
第二辑 桂林往事·那年城里的大小新闻
政府无能外人欺
辛亥革命在桂林
从桂林到南宁,省治迁移的缘由
陆荣廷戏耍王祖同
五四运动在桂林
陆公馆的狗、马、金鱼
“狗肉将军”谭浩明
孙中山在桂林
沈鸿英三进桂林
昆仑关,广西空军的“最后一战”
小学老师活擒鬼子飞行员
桂林的受难
桂林沦陷,壮哉!悲哉!
劫乱撞车酿惨案
战争中的友谊,救护美军飞行员
第三辑 文化之城·战火中的文明之光
《救亡日报》在桂林
徐悲鸿的“奔马精神”
剧坛猛将“田老大”
在新中国剧社的日子
桂林的图书市场
梁漱溟在桂林
丰子恺的抗战漫画
陈望道与广西话剧的起点
郭德洁与桂林儿童教养院
“倡党勇,愿吃亏”的罗校长
抽“演讲税”
美味的豆腐与讨厌的和尚
马君武执掌广西大学
幽默又有骨气的马校长
师范学校的使命
桂林师院的林教务长
“国旗大游行”
文化城的毁灭
第四辑 生活习俗·老桂林的独特风情
桂林人的衣食住行
桂林风俗一斑
我的故乡桂林
桂林人的振作与虚怀
桂林人的风俗习惯
老桂林的春节
湖南会馆与“中元河灯”
五月龙船赛
朝寿佛的盛况
桂林回族的婚礼
塘北傩舞,神秘古老的艺术
龙胜红瑶的独特服饰
大年初二的“鞭炮竞赛”
中秋节,滚柚子
第五辑 市井百态·老字号与生意经
外省来的生意人
老桂系时期的工商业
好原料制好毛笔
老桂林的当铺
广西银行占中央银行便宜
桂林盐业的兴衰
祸国殃民的鸦片行业
贷放折息与通货膨胀
永丰行大发国难财
桂林地区货币的变迁
广西第一家水泥厂
第六辑 古城新貌·前所未见的新鲜事儿
大后方的“东方巴黎”
不受欢迎的市政建设
电灯、消防和拆城
中国滑翔第一人——韦超
战火中的英语补习班
李四光主持的桂林科学实验馆
桂林的广播电台
桂林乐群歌咏团
看一出新桂剧
抗战救国,巾帼不让须眉
秧塘飞机场
岩洞里办教育
第七辑 消闲娱乐·清闲快乐的时光
寄生在赌场的桂戏
老戏台往事
桂剧中的绝妙好辞
我眼中的桂剧
桂剧名角儿方昭媛
电影在桂林
雁山公园的毁灭
迎新年,出龙灯
赌博与禁赌
第八辑 八桂飘香·品尝独特的南国风味
桂林的三宝及其他
桂林名产三花酒
品鉴月牙山素豆腐
又益轩马肉米粉
茯苓糕,扁担挑
八宝饭、糯米鸡和豆蓉糯饭
回民美味遍桂林
桂林回族的四菜一汤
鲁迅先生与桂林荸荠
丰子恺与桂林小吃
肖冬冬的“赌鬼”米粉
马肉米粉店的“大胃王”
李济深与横山腐乳的不解之缘
桂林米粉的两种味道
陆公馆的鱼生米粉
狗马之思
天一栈豆腐乳与辣椒酱
杨姑娘的粽子
第九辑 桂林印象·名家笔下的老桂林
桂林风景甲天下
象山水月洞
桂林的山
桂林山水
桂林观感
在桂林的一天
逃难的旅途
桂林喘息
广西的印象
广西的印象
写给漓水边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