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的角度,集中讨论了易、儒、道、佛中的神文主义与人文精神、人性善恶与道性自然、彼岸与当下证悟、象数思维与悟道方式等话题,并以中华茶道、太极拳道为例证,以点盖面,描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以期阐明中国传统价值取向,表达中国智慧。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特别是象数思维有其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

史怀刚,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易学、中国近现代哲学,现为副所长,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智圆行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主持人,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指导项目为“中国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主要开设课程有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周易》文化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行政史。专著《现代新儒家易学思想研究》),参编《中国孔学史》,发表论文20余篇。

查看全部
目录

序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大学课堂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导言 其命维新:文化学视域下的国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章 《易经》中的神文与人文

第一节 人与神的矛盾:巫文化与理性的崛起

第二节 易学基础简论

第三节 《周易》中的人文

第二章 儒家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导论

第二节 说“儒”释义

第三节 人性论之概念及文字学解读

第四节 孔子的人性论:以礼约性

第五节 孟子的性善论

第六节 荀子的性恶与性朴论

第三章 老子的自然无为

第一节 道家概述目录

第二节 老子与《道德经》

第三节 说“道”论“德”

第四节 上善若水

第五节 道法自然

第六节 自然无为之一

第七节 自然无为之二

第四章 庄子的齐物与逍遥

第一节 庄子其人

第二节 《庄子》其书

第三节 道家人性论之一

第四节 道家人性论之二

第五节 逍遥游:精神自由之一

第六节 逍遥游:精神自由之二

第七节 以道观物:万物齐同

第八节 功夫与境界之一:庄周梦蝶

第九节 功夫与境界之二:心斋坐忘

第五章 中国佛学中的人文关怀:佛性普在论

第一节 佛性普在论

第二节 心性本寂与心性本觉

第三节 彼岸超越与当下证悟

第六章 象数思维:明理与悟道

第一节 思维及思维方式

第二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情况概论

第三节 象数思维释义

第四节 象数思维的形上基础:天人合一观

第五节 象数思维的方法论意义:悟“道”的方式

第七章 以《易》释茶:以儒家易为中心

第一节 三才之道:以易道释茶道的哲理基础

第二节 阴阳互通:茶为良媒的易道解析

第三节 以技达道:儒家《易》与茶道的三重境界论

第四节 体德行仁:茶礼与卦德的互释

第五节 茶道哲学启思

第八章 哲学视域下的太极观念及《太极拳论》

第一节 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与太极拳定名

第二节 “时中”“时变”与中正安舒、舍己从人

第三节 “所以一阴一阳,道也”与以拳悟道

参考文献

后记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传统文化热反思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