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了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故事。保尔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从小天真顽皮,富有强烈的抗争意识。在地下赏员朱赫来的帮助下,保尔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上前线后奋勇作战,数次立功,数次受伤,不得不因右眼失明离开前线。在地方上,保尔继续奋战在建设第一线,不顾伤病,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在天寒地冻的筑路工地上,保尔与共青团员们一起与寒冷、饥饿、关病和匪帮的偷袭作斗争。在遭受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的沉重打击之后,保尔考虑的不是自己生命的长短,而是如何尽快重返战斗岗位。他终于找到了以笑代刀的战斗途径,实现了日夜盼的重新归队的理想。

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生于江苏东海县。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留学英国,专攻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散文、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诗集《踪迹》等,学术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上战场,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即便受伤仍不忘自我价值的体现。其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以自己的战斗经历为素材创作的,激励了无数处于困境中的人。 


查看全部
目录

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上部

下部

译后记 一座历史的丰碑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