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展示了周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5个朝代、100套典型服装的制版图及现代改良汉服制版图。如周朝的玄端,汉朝的直裾、曲裾,唐朝的襦裙、半臂、圆领袍;宋代的朱子深衣、披风;明代的直裰、裙袍等。
书中每件服饰均为作者手绘,并给出涵盖衣长、通袖长、袖口宽、领缘宽、袖缘宽、裙宽、裙长等的尺寸表,以严谨的版型、数据展示每件衣服的前后片、左右片、袖片、裙片、领片、系带等,各处细节尺寸标注详细,裁剪线、对折线、缝纫线清晰,按图裁剪、制作即可。介绍了裁剪、量体以及所需布料如何计算的方法,为古代服饰制作者、设计者、研究者、爱好者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参考资料。
前言
第一章 准备篇
一、准备工具
二、量体方法
三、面料选择
四、布料用量的计算方法
五、裁剪缝制方法
第二章 周朝篇
一、宽袖式串花凤纹绣绢绵衣
二、窄袖式素纱绵衣
三、绢单裙
四、绵袍
五、对龙凤凤纹大串花绣绢绵衣
六、冕服
七、展衣后服
八、玄端
九、深衣
第三章 汉朝篇
一、信期绣锦缘绵袍
二、素纱禅衣
三、彩绣外套
四、印花敷彩花绵袍
五、襦裙
六、绢裙
第四章 唐朝篇
一、半臂
二、大袖纱罗衫
三、诃子
四、窄袖交领襦裙
五、齐胸襦裙
六、女上衣
七、袒领大袖衫
八、窄袖短襦
九、窄袖短襦裙
第五章 宋朝篇
一、红衣长褙子
二、烟色绢短裙
三、对襟小立领广袖衫(男装)
四、对襟窄袖素罗褂
五、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六、褐色罗褶裥裙
七、黄褐色印花绢四幅直裙
八、罗单褙子
九、泥金杂宝纹罗襟边长安竹纹纱单对襟旋袄
十、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
十一、丝绵蔽膝
十二、丝绵袍(男装)
十三、驼色如意珊瑚纹褶裥裙
十四、细面绢里夹纳短衫(男装)
十五、印花罗单对襟旋袄
十六、印花罗襟边宝花罗纹单褙子
十七、印金罗襟边折枝花纹罗夹旋袄
十八、折枝花纹腰几何纹绫长方片裙
十九、单素短裙
二十、绢绵衣
二十一、绢衣
二十二、六瓣小花纹罗衫
二十三、裳(男装)
二十四、素纱衫
二十五、星地折花绫裙
二十六、素绢对襟短襦(男装)
二十七、素罗镶边大袖褙子
二十八、柿蒂菱纹绢抹胸
二十九、花罗合裆裤
三十、对襟宽袖花纱短衫(男装)
三十一、半臂(男装)
三十二、氅衣
三十三、褙子(男装)
三十四、襕衫
三十五、朱子深衣(直领款)
三十六、朱子深衣(交领款)
第六章 明朝篇
一、纳纱绣斗牛纹对襟褂
二、暗条纹白罗长衫
三、暗云朵纹青罗单衣
四、暗云纹白罗长衫
五、暗云纹蓝罗曳撒袍
六、八宝璎珞云肩纹织金妆花缎女十衣
七、白罗银狮补短衣
八、白色罗中单
九、白色素绢镶青缘褙子
十、木色葛袍
十一、茶色罗织金蟒袍
十二、赤罗朝服
十三、赤罗裳
十四、葱绿地妆花纱蟒裙
十五、大衫
十六、大袖褶裙袍
十七、斗牛补青罗袍
十八、褐麻短衫
十九、红色湖绸斗牛服
二十、红纱飞鱼袍
二十一、黄罗短衫
二十二、金地缂丝四爪蟒便服袍
二十三、金麒麟补蓝绵袍
二十四、缂丝葫芦长袍
二十五、蓝色湖绉麒麟补女短衣
二十六、蓝色暗花纱缀绣仙鹤交领补服
二十七、绿绸画云蟒纹袍
二十八、绿罗织金凤女袍
二十九、洒线绣蹙金龙百子戏女夹衣
三十、四兽红罗袍
三十一、素面绿罗袍
三十二、缂丝十二章十二团龙福寿如意纹衮服
三十三、香色罗彩绣蟒袍
三十四、香色麻飞鱼袍
三十五、织金妆花缎过肩通袖龙纹女上衣
三十六、赭红凤补女袍
三十七、菱格螭纹绸裤
三十八、披风
三十九、比甲
四十、襕衫
第七章 现代改良汉服
一、中衣——衣(女式)
二、中衣——裙(女式)
三、中衣——裤(女式)
四、中衣——衣(男式)
五、中衣——裤(男式)
六、中单(男式)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