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量级的发光物体填充像素单元并呈矩阵分布的主动发光显示技术,历史悠久,发展潜力巨大。本书在结合产学研多年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主动发光显示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全书共9章:第1章概述真空阴极射线发光、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发光原理和相应的显示技术,第2章和第3章分别介绍属于真空阴极射线发光的真空荧光显示(VFD)技术和场发射显示(FED)技术,第4章介绍属于光致发光的等离子体显示(PDP)技术,第5章介绍属于本征型电致发光的电致发光显示(ELD)技术,第6章至第9章分别介绍属于注入式电致发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技术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显示技术。本书可作为高校、科研单位、企业、政府等机构相关人员理解、应用和发展新型显示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

马群刚 

浙江东阳人,理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领域的科技工作,在新型显示方向有两年海外学习经历。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70余件,主编国之重器出版工程“新型显示技术丛书”。

王保平

 现任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科技部863计划显示技术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平板显示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国际信息显示学会副会长、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显示技术委员会(IEC TC110)主席。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会士(fellow)。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5项、总装备部973项目2项和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查看全部
目录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总序

序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主动发光显示原理

1.2 真空阴极射线发光与显示

1.3 光致发光与显示

1.4 电致发光与显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VFD显示技术

2.1 彩色VFD显示基础

2.2 VFD设计技术

2.3 新型VFD显示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FED显示技术

3.1 FED显示基础

3.2 SpindtFED显示技术

3.3 新型FED显示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PDP显示技术

4.1 PDP发光原理

4.2 PDP工艺技术

4.3 PDP驱动技术

4.4 PDP发光效率提升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ELD显示技术

5.1 ELD显示共性技术

5.2 PELD显示技术

5.3 TFELD显示技术

5.4 TDELD显示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LED显示技术

6.1 LED发光原理与特性

6.2 LED光源技术

6.3 LED显示技术

6.4 LED驱动技术

6.5 LED显示图像质量及均匀性控制技术

6.6 LED发光效率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OLED显示技术

7.1 OLED发光原理与构造

7.2 OLED工艺技术

7.3 PLED显示技术

7.4 OLED驱动技术

7.5 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Micro-LED显示技术

8.1 Micro-LED的基本技术特征

8.2 无源矩阵Micro-LED阵列

8.3 集成于硅基CMOS衬底的有源矩阵Micro-LED阵列

8.4 集成于TFT基板的有源矩阵Micro-LED阵列

8.5 Micro-LED彩色显示

本章参考文献

注释

第9章 QLED显示技术

9.1 量子点材料技术基础

9.2 基本发光原理与发光特性

9.3 量子点制造技术

9.4 QLED器件的制备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