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中国共产党仁和区委2012年12月前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仁和区党委的工作。
附图
前言
第一章 先进文化在仁和地区的传播
第一节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仁和的影响
第二节 境内早期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活动
第二章 仁和地区的地下党活动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仁和地下党的活动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仁和地下党的活动
第三章 仁和解放和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一节 仁和地区全面解放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四章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一节 征收公粮
第二节 清匪反霸
第三节 减租退押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第五节 禁烟禁毒运动
第六节 建立人民武装
第七节 抗美援朝运动
第五章 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
第一节 土地改革
第二节 民主改革
第三节 仁和地区《婚姻法》的宣传贯彻
第四节 “三反”“五反”运动
第五节 审干和肃反运动
第六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贯彻
第一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节 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对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贯彻实施
第七章 整风、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一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第二节 “大跃进”运动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八章 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第一节 农业及农村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工业的调整
第三节 商业的调整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第五节 中共渡口市郊区的成立
第六节 “三线建设”中的郊区
第九章 “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
第二节 造反派夺权动乱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四节 中共渡口市郊区第一届代表大会
第五节 “批林整风”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第六节 “农业学大寨”运动
第十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仁和
第一节 “揭、批、查”运动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第三节 整党整风
第四节 组织学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材料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初步调整和改革开放起步
第一节 贯彻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二节 中共渡口市郊区第二届代表大会
第三节 国民经济初步调整
第四节 城乡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第五节 政治体制改革
第六节 加强党的建设
第七节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逐步推进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
第二节 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节 实施“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
第四节 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三章 经济发展思路基本形成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
第二节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第三节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第四节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第五届代表大会
第五节 实施国家“八五”星火计划
第六节 加强党的建设
第七节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四章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节 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
第二节 开展“四好”活动
第三节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六届代表大会
第四节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节 进一步深化各项改革
第十五章 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第二节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第七届代表大会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第四节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节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第六节 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
第七节 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第十六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节 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
第二节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八届代表大会
第三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第四节 建设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
第五节 争创省级平安区和共创国家卫生城市
第六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十七章 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
第一节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第九届代表大会
第二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第三节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第四节 推动经济全面提速发展
第五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六节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第十届代表大会
第七节 民生工程全面推进
第八节 全面强化党的建设
第九节 重拳出击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结束语
附录 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区历届委员会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