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由云龙与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方国瑜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的理论贡献》《我与马曜教授的结缘》《廖新学先生的艺术人生》《和郑易里老伯共同度过的时光》《我所知道的于乃义先生》《汪宁生与滇西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等文章。

目录

由云龙

由云龙与云南省文史研究馆

由云龙年谱略稿

杨继元

放下多少事 但留真性情——记杨继元

方国瑜

精研深考 修身治学——方国瑜先生的为人为学

方国瑜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的理论贡献

父亲方国瑜的求学之路

马曜

我与马曜教授的结缘

纪念老校长与马曜讲座的设立

笔阵凌云风雨惊——说马曜诗

马曜的身影

晚来的纪念——忆马曜老师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怀念马曜先生

廖新学

恩师廖新学

云南新美术的奠基人——廖新学

廖新学先生的艺术人生

熊秉明

关山万里 家国情怀——来自巴黎的信札

往事抒怀——忆秉明二哥

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所认识的熊秉明先生

萧士英

没骨丹青 风华独传——读《画坛人生萧士英》

郑易里

和郑易里老伯共同度过的时光

李乔

父亲未完的“文学梦”——《李乔文集》校勘后记

李晨岚

志在千秋白雪间——纪念山水画家李晨岚先生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忆李晨岚先生

于乃义

潇散朴拙中的率真——谈于乃义先生的书法

我所知道的于乃义先生

李广平

文采风流今尚存——怀念李广平先生

林聆

正直的人 朴素的画——怀念著名画家林聆

坚守——看林聆画展想到的

李伟卿

一位独立知识分子的身影——《荼蘼集》出版恳谈会发言摘要

怀念父亲李伟卿

唐仿寅

书房中的人生轨迹——追忆先生唐仿寅

刘自鸣

刘自鸣:中国画坛最后的“女贵族”

汪宁生

我所认识的汪宁生先生

著作宏富 矩范长昭——记汪宁生先生

先生远行 余响不绝

求真务实

插柳之恩终难忘——缅怀汪宁生先生

汪宁生与滇西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李绍明

李绍明与西南民族研究

蔡川右

蔡川右教授的为人与为学

赵仲牧

思想是不会泯灭的——忆恩师赵仲牧先生

哲人之心

王晋元

大野山花为你开放——王晋元花鸟画创作成就及其意义

崖畔山花——忆王晋元兼谈他的艺术

完成与未完成——谈王晋元的山水画

王晋元在中央美院的日子

晋元下乡二三事

忆王晋元兄

晋元离去这十年

张建中

《意蕴天成》序

守中华文脉 传云岭神韵——张建中艺术理论研讨会综述

赵正能

墨彩人生——赵正能的艺术人生

张文勋

学术的传承——问学张文勋(节选)

晓雪

向晓雪致敬

晓雪:三副笔墨三位一体

相识在西双版纳——《晓雪选集》出版座谈会感言

诗家晓雪印象——写在《晓雪选集》出版之后

在诗美的天地中——《晓雪选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寸心未与年俱老——读《晓雪选集》散文卷

晓雪:拥抱诗神与爱神

创造独放光彩的艺术世界——论晓雪的诗与文

一炬之火 传而无竭——第十五届王中文化奖颁奖会发言选刊

杨光海

新中国民族志电影奠基人——杨光海

朱惠荣

西南边疆历史地理研究的带头人——朱惠荣教授的学术历程

严谨朴实 经世致用——评朱惠荣先生对古籍的整理研究

探寻历史的记忆——朱惠荣教授与地名学研究

赵浩如

承继传统 探索新路——赵浩如书法印象

文雅洒脱 秀逸健朗——论赵浩如先生的书法艺术

赵浩如:古雅厚重的书学大家

张长

我所认识的张长

重读《空谷兰》

敢遣春温上笔端——读张长散文有感

乘着歌声的翅膀——读张长的音乐散文

真情永远——读张长《感受记忆》

杨龙

丽日采蓝——谈杨龙先生的绘画艺术

看似寻常最奇崛——读杨龙先生的画有感

重写杨龙与作品

姚钟华

我的漫画情缘

世相图鉴——姚钟华水墨漫画展座谈会纪要

冷眼窥世 相笔端含笑声——读姚钟华水墨漫画随想

伍雄武

志探玄元穷幽径 情钟民族寄云霞——伍雄武先生的哲学研究之路

民族精神的探寻者——伍雄武先生的学问人生

传道授业与治学

钟开天

重振传统——钟开天艺术创作评析

陈雄勋

陈雄勋的绘画与“白日梦”

画家陈雄勋速写

劳伟

东篱菊韵

笔随天机艺游心——劳伟书法绘画作品印象

李秀

归来——访版画家李秀

张永康

云岭访古四十载——张永康的学术人生

怀文抱质 鉴古识今——张永康先生访谈录

跋 赓续前事 再谱新篇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