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三个阶段,现正向着生态文明迈进。而每个阶段的迈进,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快速进步和生产力极大提高及其人类对自然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不断提高基础上的。但在步入工业文明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严重挤压、对江河敏感地区的严重侵害、对资源的单一利用和过度开采等,进而危及人类自身安全、生存和发展,由此极大地影响了人类迈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本书的研究,立足新型工业化背景,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和方法,以流域生态文明为主体,以“一条河流”为载体,对我国第三大河流珠江流域工业化与生态文明,以及对聚集着较多工矿企业的珠江上游开展研究,着重考察珠江流域从传统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历史演进,梳理分析珠江上游生态环境现状、问题、特点,加强研究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路径、产业配置、城镇规划、小区域特色发展、对策措施、法规保障等,在对其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典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和发展愿景,提出了有针对的咨询建议和专题报告,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


作者

邓琳 

女,副教授,大学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现就职于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近20多年来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完成过联合国UNDP项目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央党校课题、省院省校合作课题、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等1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理论研讨会,在国内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王志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林业部门、党校、省委机关供职至今,现系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特聘教授。近30年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政策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两次被省政府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出版专著13部。主持和参与联合国UNDP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滇沪合作课题等3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中国“沿线开放”战略论》《通道经济与贸易区经济》《第三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合作》等专著和论文,系“中国沿线开放理论”首倡和早期研究者、“民族人才学”学科创建和教材首编者之一,多项咨询报告被中央、省委等采纳和使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查看全部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思考

一、从人类发展进程上,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二、从建设美丽中国上,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三、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上,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战略任务

四、从肩负使命担当责任上,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实践要求

上篇 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绪论:关于“流域生态文明”及其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从传统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

第三章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中篇 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珠江上游区域的生态环境

第五章 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第六章 珠江上游生态产业带发展

第七章 珠江上游生态产业类型分析

第八章 珠江上游生态城市建设与城镇化发展

第九章 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对策措施与政策保障

下篇 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研究

第十章 珠江源头地区水资源配置分析——以曲靖市加强水利建设为例

第十一章 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流域环境治理与保护分析——以玉溪市加强抚仙湖生态建设为例

第十二章 珠江上游流域水资源科学配置分析——以红河州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建设为例

第十三章 珠江上游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分析

第十四章 综合研究报告

第十五章 专题咨询报告

附录1:马雄山记——珠江源考察随感

附录2:课题组成员阶段性成果

附录3:课题立项申请论证材料

附录4:中国名酒原产工业聚集地的赤水源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简介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