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热点问题为重点,同时通过具正面以及反面教育意义的糖友故事展示,以通俗易懂、幽默的表达形式引出在饮食及运动调节、血糖控制、并发症防治、病情监测、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强调控糖路上细节管理及长期管理的重要性。由于书中谈及的都是糖友们在就医时非常关注的、网络中许多糖友提出的热点问题,糖友故事也来自真实的案例,读起来让人感同身受,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希望借助本书,能让更多的走在糖路中的朋友们、以及准备进入糖路中的朋友们受到启发及教育,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控糖路上走得快乐、健康,享受跟健康人一样有质量的生活及寿命。

作者

陈小燕 医学博士,内分泌科科主任,教授,三级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内科教研室及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南山学院内分泌系统教学模块负责人,内科规培基地教学主任,校级及院级教学督导。获“南粤好医生”“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等称号。1992年起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先后在旧金山州立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国际减重暨糖尿病手术中心以及Joslin糖尿病中心短期访学。参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2型糖尿病干预领域)2项,承担及负责国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参编《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学》及“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健康教育系列丛书(骨质疏松章节);参与《中国1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13版制定工作。

查看全部
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一 应对糖尿病及并发症

1.应对糖尿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将糖尿病肾病(简称“糖肾”)阻断在可逆转期

3.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4.低血糖也爱“找”糖友

5.糖友出汗异常小心心血管神经受损

6.糖友思睡,谨防低血糖

7.突然发愣,或是不典型神经病变

8.血糖波动,查查小便

9.炎炎夏日话控糖

10.固定心率,谨防“糖心病”

11.防微杜渐,主动出击,定期筛查并发症

12.“小石头”引起大问题,糖友莫大意

二 糖友小故事

1.对胰岛素有抗药性怎么办?

2.21年不间断治疗,积极学习糖尿病知识,坚持看一个医生

3.胃减容手术“治愈”糖尿病

4.久咳不愈,竟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

5.不吃药的“模范”糖友,一夜悔悟要吃药

6.吃8个饺子,血糖高达20mmol/L?

7.因盲目自信,糖友30余年不就医

8.“清淡”饮食,引来“低血糖”

9.冬季“耳中风”突发性耳聋高发,糖友尤须注意

10.糖友“失足”恨

11.一年治疗停药可望

12.夫妻携手共抗糖尿病

13.糖尿病为何逆转了又重来?

14.隐瞒病情,却更苦了子女

15.就医“三心二意”,血糖居高不下

三 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舌尖上的糖尿病

2.巧记“手掌法则”,搞定糖尿病饮食量

3.低糖、低脂饮食,防降糖药“失效”

4.糖尿病患者减重新方法

5.小檗碱(黄连素)降血糖,剂量“不对症”

6.饮食巧搭配,糖友也能饱口福

7.这样运动可降糖,你做对了吗?

8.胰岛素注射有技巧

9.注射胰岛素“手震震”,图解正确手法

10.漏服降糖药,不是全都要补

11.糖妈妈能哺乳宝宝吗?

12.打胰岛素,这些必须懂

13.懂这些,糖友中秋过节吃得欢

14.新春佳节到,你的体重达标了吗?

15.糖友的春节饮食建议

16.高温天胰岛素该如何保存?

17.学几招,搞定餐后高血糖

18.胰岛素“上瘾”是以讹传讹

19.糖足防护:每天“五部曲”,一步一足印

20.1型“老糖友”的自我“修炼”诀窍:测血糖、宽指标、重体检

四 糖尿病那些您应该知道的事

1.您患糖尿病的风险有多高?

2.糖尿病也会“伪装”,这些症状要留心

3.光查空腹血糖,七成糖尿病会漏诊

4.“标本”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关于糖尿病的“标”与“本”

5.感冒伴腹泻症状应及早就医,谨防因病毒感染导致的1型糖尿病

6.新指南提示:控糖更需个性化

7.空腹高血糖,小心“苏木杰现象”

8.女性控糖更要有特色

9.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糖尿病,是这样吗?

10.数一数,那些看似“靠谱”的谣言

1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管理

12.糖友必做的监测,你都完成了吗?

13.自找糖尿病的恶习——吸烟

14.使用胰岛素,这些一定要懂

15.血糖波动,这些事一定要知道

16.血糖晚正常、黎明高,睡前用中效胰岛素

17.肥胖:千真万确的慢性病

18.关于“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神话,是真的吗?

19.糖尿病患者怎样选好鞋?

20.糖友春运,收好这份“出行清单”

21.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22.打胰岛素,血糖监测有重点

附录

一、糖尿病骨质疏松防治操(陈氏骨松操)简介

二、微信公众号“糖胖伴侣”介绍

后记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