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深层意义是进行了民间音乐的研究与传播,在这本书中,作者撰写了在世界各地的音乐旅行,还介绍了大量国内外民间音乐的起承与演变。每篇文章推荐的唱片清单,亦值得收藏。作者曾在文章中写道――22岁,我**次接触档案唱片,是来自美国佐治亚的渔歌音乐。翻开册子、按下播放键时,我的听感和视感在文献和音轨之间模糊了边界。这就是今天希冀为听者带来的感受――"听档案,读音乐”。音乐档案,务必与生活相关 ,与记忆为伴。 本书一套四本,与国内**本专业旅行杂志《旅行家》合作。作家专栏,一直是《旅行家》杂志*具分量、且*为重要的内容,这套书,与时下流行的或甜腻或唯美或浪漫的旅游随笔、游记、散文不同的是,这些作者和文字均具有独立的视角与观察,在当下中国人的旅游已贲张澎湃之时,是一种高调的挑衅,更是一种行走先锋的示范。愿这一套丛书能给予旅行者以思索、兴奋,以及对于世界与自我这一亘古话题源源不断的求索。

作者

魏小石 

198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音乐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博士论文期间曾调研中国部分官方及民间音乐档案,后于北京创立塔石音乐&档案,专职于民间音乐档案制作,已出版作品有《坭山工书:汪洋抬工歌谣档案》、《卡瓦格博:德钦地区藏语民间音乐档案》、《弦上的经典:新疆乌孜别克民歌 “埃希来” 及其他》、以及《木沙江•肉孜:库尔勒日记》。2010年起在旅行家杂志开设专栏“民歌笔记”。 


查看全部
目录

代序 温故知新

自序 不在田野,不再田野

图片

Chapter 1 档案

江坡村的弦子传奇

重建一支抬工队

月儿落西霞,从小调到山歌

号子遇上筝:一次即兴

亦客亦主的木沙江·肉孜

寻音伊犁,乌孜别克往事

Chapter 2 民歌

去云南听复调

和田巴扎里的长诗

哈萨克曲人米兰别克

一张唱片里的大美新疆

HAYA乐团:迁徙中的“世界音乐”

返乡寻根满族人

再造千百的故事歌

1946年,初识阿西克

Chapter 3 笔记

像买土特产一样,把声音带回家

旅途打开收音机

和音乐家一起去旅行

游牧音乐,并不都是悠远的

图瓦的呼麦之路

木卡姆与挂毯,一对奇妙的纠缠

行走在音乐的“帝国”

当铁路进入音乐

你的吉他,我的文化

爱尔兰音乐,离散与重聚

Chapter 4 听读

野火的方式

地震后,听孩子们歌唱

去往于斯屈达尔

Acrassicauda,伊拉克的“摇滚难民”

非洲裔秘鲁音乐:黑人往事

寻找霍奇·卡迈克尔

拉格泰姆音乐,在陶醉与痴迷之间

用乐器来听爵士

民间之路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