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作者具有丰富的分布式服务框架、平台中间件的架构设计和实践经验,主导设计的华为分布式服务框架已经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成功商用。《分布式服务框架:原理与实践》依托工作实践,从分布式服务框架的架构设计原理到实践经验总结,涵盖了服务化架构演进、订阅发布、路由策略、集群容错和服务治理等多个专题,全方位剖析服务框架的设计原则和原理,结合大量实践案例与读者分享作者对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和运维的体会。同时,对基于Docker部署微服务以及基于微服务架构开发、部署和运维业务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
内容简介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应用架构演进
1.1 传统垂直应用架构
1.2 RPC架构
1.3 SOA服务化架构
1.4 微服务架构
1.5 总结
第2章 分布式服务框架入门
2.1 分布式服务框架诞生背景
2.2 业界分布式服务框架介绍
2.3 分布式服务框架设计
2.4 总结
第3章 通信框架
3.1 关键技术点分析
3.2 功能设计
3.3 可靠性设计
3.4 性能设计
3.5 最佳实践
3.6 总结
第4章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4.1 几个关键概念澄清
4.2 功能设计
4.3 扩展性设计
4.4 最佳实践
4.5 总结
第5章 协议栈
5.1 关键技术点分析
5.2 功能设计
5.3 可靠性设计
5.4 安全性设计
5.5 最佳实践——协议的前向兼容性
5.6 总结
第6章 服务路由
6.1 透明化路由
6.2 负载均衡
6.3 本地路由优先策略
6.4 路由规则
6.5 路由策略定制
6.6 配置化路由
6.7 最佳实践——多机房路由
6.8 总结
第7章 集群容错
7.1 集群容错场景
7.2 容错策略
7.3 总结
第8章 服务调用
8.1 几个误区
8.2 服务调用方式
8.3 最佳实践
8.4 总结
第9章 服务注册中心
9.1 几个概念
9.2 关键功能特性设计
9.3 基于ZooKeeper的服务注册中心设计
9.4 总结
第10章 服务发布和引用
10.1 服务发布设计
10.2 服务引用设计
10.3 最佳实践
10.4 总结
第11章 服务灰度发布
11.1 服务灰度发布流程设计
11.2 总结
第12章 参数传递
12.1 内部传参
12.2 外部传参
12.3 最佳实践
12.4 总结
第13章 服务多版本
13.1 服务多版本管理设计
13.2 与OSGi的对比
13.3 总结
第14章 流量控制
14.1 静态流控
14.2 动态流控
14.3 并发控制
14.4 连接控制
14.5 并发和连接控制算法
14.6 总结
第15章 服务降级
15.1 屏蔽降级
15.2 容错降级
15.3 业务层降级
15.4 总结
第16章 服务优先级调度
16.1 设置服务优先级
16.2 线程调度器方案
16.3 Java优先级队列
16.4 加权优先级队列
16.5 服务迁入迁出
16.6 总结
第17章 服务治理
17.1 服务治理技术的历史变迁
17.2 应用服务化后面临的挑战
17.3 服务治理
17.4 总结
第18章 分布式消息跟踪
18.1 业务场景分析
18.2 分布式消息跟踪系统设计
18.3 总结
第19章 可靠性设计
19.1 服务状态检测
19.2 服务健康度检测
19.3 服务故障隔离
19.4 其他可靠性特性
19.5 总结
第20章 微服务架构
20.1 微服务架构产生的历史背景
20.2 微服务架构带来的改变
20.3 微服务架构解析
20.4 总结
第21章 服务化最佳实践
21.1 性能和时延问题
21.2 事务一致性问题
21.3 研发团队协作问题
21.4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