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介绍交通控制的基本理念、原理、思路及策略,阐述国外内的控制技术及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在信号控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其次,根据高、中、低三种状态详述区域平衡控制方法、区域协调控制方法和节点通行控制方法,构建面向交通状态的信号控制技术体系。同时,结合我国的城市交通流特点,论述连续流和间断流的协调控制策略及方法、变向交通的控制方法以及网络化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及实现方法等。可为交通工程师及交通管理部门的工程实践提供有力决策依据。

作者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负责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973计划项目课题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各1项。创建了模拟电子云居民出行分布模型、模拟弹簧车辆跟驰模型,提出了模拟电路系统网络交通流理论研究新方法和无检测器交叉口交通流量预测方法,建立了服务于混合交通控制的信号配时参数优化模型、交通强度测算模型和车辆转换系数确定模型。获得科技奥运先进个人称号,获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被国家七部委评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家级人选,被交通部评为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被国家七部委评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查看全部
目录

内容简介

总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交通控制基本理念

1.2 交通控制策略

1.3 城市交通特性

1.4 交通控制方式与方法

1.5 交通控制系统的构成

第2章 交通控制基础理论

2.1 信号控制关键参数

2.2 车流描述理论和计算模型

2.3 交叉口信号设置依据

第3章 交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3.1 交通检测器的类型与采集原理

3.2 面向交通控制的交通检测器布设

3.3 交通数据的筛选

3.4 交通数据的修复

3.5 交通数据的预测

3.6 交通数据的处理流程

3.7 单线圈检测器速度估计方法

第4章 网络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4.1 基于固定检测器信息的排队长度估计方法

4.2 过饱和排队条件阈值估计方法

4.3 基于二流理论的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4.4 区域交通状态级别划分

第5章 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技术

5.1 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策略

5.2 交叉口关联度模型

5.3 交通控制子区动态划分算法

第6章 未饱和状态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技术

6.1 信号周期优化基本理论

6.2 最大和最小信号周期

6.3 基于交通强度的信号周期确定

6.4 绿信比与绿灯时间确定方法

6.5 单点感应控制参数确定方法

6.6 混合交通控制参数优化方法

6.7 协同控制相位差优化方法

6.8 协调控制方案的平滑过渡方法

第7章 饱和状态交通信号优化控制技术

7.1 集群过饱和状态下的平衡控制技术

7.2 孤立过饱和下的瓶颈控制技术

第8章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

8.1 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

8.2 单点公交优先信号控制

8.3 干线公交优先信号控制

第9章 诚实快速匝道控制

9.1 城市快速路的基本特性

9.2 城市快速路的控制策略

9.3 城市快速路的单点控制

9.4 城市快速路匝道的协调控制

9.5 城市快速路与衔接道路的优化式协调控制

9.6 城市快速路与衔接道路的触发式协调控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