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各种主流业务中扩散应用,将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业务协同、智能服务,推动教育服务业态转型升级,变革整个学校的运作流程,创造出新的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新业务,从而构建灵活、开放、终身、泛在的个性化教育新生态体系。 本书分析了互联网变革未来教育的认知基础(认知是构建教育大厦的基础,人的认知方式的裂变,必然导致教育的系统性革新),系统阐述了互联网时代未来学校的八个核心领域及其形态:智慧化学习环境、多元立体的整合性课程、建构性的教学新范式、泛在的体验性学习方式、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人机结合的数字化教师、数据支撑的科学管理、没有围墙的学校组织。“互联网+”未来学校需要推进技术支持的重大结构性变革,实现核心业务领域的流程再造和结构重塑。 本书理论与实践结合,围绕未来学校的核心领域,分析与展望了关键业务的形态与创新方向,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案例,可为一线学校管理者、教育技术工作者提供推进“互联网+”未来学校变革的参考和指导;也可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从互联网变革学校的新视角。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互联网+”何以革新教育
1.1 数字原住民的新认知方式
1.2 第三次工业革命与人才需求转型
1.3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产力
1.4 技术与教育融合变革的路径
1.5 互联网变革学校组织的趋势
注释
第2章 环境新智能
2.1 智能空间的特征
2.2 智能空间的结构
2.3 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
2.4 虚实融合的智慧生态环境
注释
第3章 环境新智能
3.1 互联网变革课程的基础
3.2 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形态
3.3 回归生活的课程实施
3.4 整合性的课程结构
3.5 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注释
第4章 教学新范式
4.1 课堂互动的变化
4.2 从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
4.3 多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
4.4 在线教学的新形态
注释
第5章 学习新方法
5.1 基于认知工具的深度学习
5.2 移动学习
5.3 泛在学习
5.4 游戏化学习
5.5 个性化学习
5.6 跨学科整合学习
5.7 自组织学习
注释
第6章 评价新模式
6.1 基于知识地图的个性化学习评价
6.2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诊断性评价
6.3 模拟环境下的技能测评
6.4 中外文作品批改
6.5 体质健康监测
6.6 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
6.7 在线的协作互评
注释
第7章 教师新素养
7.1 数字化教师的特征
7.2 数字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7.3 数字化教师的教学能力
7.4 数字化教师的教学工具
7.5 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
注释
第8章 管理新模式
8.1 数据可视化
8.2 实时监控、安全预警
8.3 远程控制
8.4 管理自动化
8.5 数据挖掘、智慧决策
8.6 智能感知、精准服务
8.7 家校紧密协同
注释
第9章 学校新结构
9.1 “互联网+”学校结构的新发展
9.2 “互联网+”时代的中小学
9.3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
9.4 “互联网+”时代的职业学校
9.5 “互联网+”时代的虚拟学校
9.6 “互联网+”时代的未来学校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