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Elasticsearch的系统原理,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其内部原理、设计思想,以及在生产环境中如何正确地部署、优化系统。系统原理分两方面介绍,一方面详细介绍主要流程,例如启动流程、选主流程、恢复流程;另一方面介绍各重要模块的实现,以及模块之间的关系,例如gateway模块、allocation模块等。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介绍如何优化写入速度、搜索速度等大家关心的实际问题,并提供了一些诊断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供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对Elasticsearch进行改进的研发人员、平台运维人员,对分布式搜索感兴趣的朋友,以及在使用Elasticsearch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人们。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第1章 走进Elasticsearch
1.1 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集群内部原理
1.3 客户端API
1.4 主要内部模块简介
第2章 准备编译和调试环境
2.1 编译源码
2.2 调试Elasticsearch
2.3 代码书签和断点组
第3章 集群启动流程
3.1 选举主节点
3.2 选举集群元信息
3.3 allocation过程
3.4 indexrecovery
3.5 集群启动日志
3.6 小结
第4章 节点的启动和关闭
4.1 启动流程做了什么
4.2 启动流程分析
4.3 节点关闭流程
4.4 关闭流程分析
4.5 分片读写过程中执行关闭
4.6 主节点被关闭
4.7 小结
第5章 选主流程
5.1 设计思想
5.2 为什么使用主从模式
5.3 选举算法
5.4 相关配置
5.5 流程概述
5.6 流程分析
5.7 节点失效检测
5.8 小结
第6章 数据模型
6.1 PacificA算法
6.2 ES的数据副本模型
6.3 AllocationIDs
6.4 SequenceIDs
6.5 _version
第7章 写流程
7.1 文档操作的定义
7.2 可选参数
7.3 Index/Bulk基本流程
7.4 Index/Bulk详细流程
7.5 I/O异常处理
7.6 系统特性
7.7 思考
第8章 GET流程
8.1 可选参数
8.2 GET基本流程
8.3 GET详细分析
8.4 MGET流程分析
8.5 思考
第9章 Search流程
9.1 索引和搜索
9.2 searchtype
9.3 分布式搜索过程
9.4 小结
第10章 索引恢复流程分析
10.1 相关配置
10.2 流程概述
10.3 主分片恢复流程
10.4 副分片恢复流程
10.5 recovery速度优化
10.6 如何保证副分片和主分片一致
10.7 recovery相关监控命令
10.8 小结
第11章 gateway模块分析
11.1 元数据
11.2 元数据的持久化
11.3 元数据的恢复
11.4 元数据恢复流程分析
11.5 思考
第12章 allocation模块分析
12.1 什么是allocation
12.2 触发时机
12.3 allocation模块结构概述
12.4 allocators
12.5 deciders
12.6 核心reroute实现
12.7 从gateway到allocation流程的转换
12.8 从allocation流程到recovery流程的转换
12.9 思考
第13章 Snapshot模块分析
13.1 仓库
13.2 快照
13.3 从快照恢复
13.4 创建快照的实现原理
13.5 删除快照实现原理
13.6 思考与总结
第14章 Cluster模块分析
14.1 集群状态
14.2 内部封装和实现
14.3 提交集群任务
14.4 集群任务的执行过程
14.5 集群状态的发布过程
14.6 应用集群状态
14.7 查看等待执行的集群任务
14.8 任务管理API
14.9 思考与总结
第15章 Transport模块分析
15.1 配置信息
15.2 Transport总体架构
15.3 REST解析和处理
15.4 RPC实现
15.5 思考与总结
第16章 ThreadPool模块分析
16.1 线程池类型
16.2 处理器设置
16.3 查看线程池
16.4 ES的线程池实现
16.5 其他线程池
16.6 思考与总结
第17章 Shrink原理分析
17.1 准备源索引
17.2 缩小索引
17.3 Shrink的工作原理
第18章 写入速度优化
18.1 translogflush间隔调整
18.2 索引刷新间隔refresh_interval
18.3 段合并优化
18.4 indexingbuffer
18.5 使用bulk请求
18.6 磁盘间的任务均衡
18.7 节点间的任务均衡
18.8 索引过程调整和优化
18.9 参考配置
18.10 思考与总结
第19章 搜索速度的优化
19.1 为文件系统cache预留足够的内存
19.2 使用更快的硬件
19.3 文档模型
19.4 预索引数据
19.5 字段映射
19.6 避免使用脚本
19.7 优化日期搜索
19.8 为只读索引执行force-merge
19.9 预热全局序号(globalordinals)
19.10 executionhint
19.11 预热文件系统cache
19.12 转换查询表达式
19.13 调节搜索请求中的batched_reduce_size
19.14 使用近似聚合
19.15 深度优先还是广度优先
19.16 限制搜索请求的分片数
19.17 利用自适应副本选择(ARS)提升ES响应速度
第20章 磁盘使用量优化
20.1 预备知识
20.2 优化措施
20.3 测试数据
第21章 综合应用实践
21.1 集群层
21.2 节点层
21.3 系统层
21.4 索引层
21.5 客户端
21.6 读写
21.7 控制相关度
第22章 故障诊断
22.1 使用ProfileAPI定位慢查询
22.2 使用ExplainAPI分析未分配的分片(UnassignedShards)
22.3 节点CPU使用率高
22.4 节点内存使用率高
22.5 SlowLogs
22.6 分析工具
22.7 小结
附录A 重大版本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