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一个群居体,从生命诞生以来,人类的生活就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从语言、文字到造纸术、印刷术,到电报、电话,一直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人类的信息技不断变革。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选择十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其中之一。2016年7月、12月,《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相继出台,力求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重点突破,推动信息技术更好服务经济升级和民生改善,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创作完成了,它是一本普及信息技术的书籍,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信息技术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知未来的脚步。

作者

吕廷杰,教授,博导。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读大学本科;1982年9月至1985年5月在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1989年10月至1991年9月和1996年9月至1997年11月先后两次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并于1997年11月获京都大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1994 年5 月至10月在美国 AT&T 工商管理学校和贝尔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93年5月至1996年 5月任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1996年6月至1998年2月任北京邮电大学任管理与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1998年2月至 1999 年12月借调至原邮电部任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主席助理;2000年5月至 2003年5月任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2003年6月至2008年3月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08年3月至2015年5月任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助理,其间2011年5月至2014年9月兼任经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担任的职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部电子商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科技委委员、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通信专委会主任、中国通信学会管理专委会主任、国际电信协会(ITS)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国家管理学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

查看全部
目录

作者简介1

前言

第1章 信息发展史

1.1 语言

1.2 文字

1.3 驿站

1.4 长城

1.5 灯塔

1.6 造纸术

1.7 印刷术

1.8 信鸽

1.9 有线电

1.10 无线电

1.11 人造卫星

1.12 互联网

1.13 新一代信息技术

第2章 终端技术

2.1 线缆

2.2 半导体

2.3 传感器

2.4 智能硬件

2.5 智能穿戴

2.6 智能网关

2.7 智能家居

2.8 增材制造

2.9 4D打印

2.10 电池技术

2.11 柔性电子

2.12 显示技术

2.13 虚拟现实

第3章 软件技术

3.1 软件现状

3.2 开源技术

3.3 操作系统

3.4 IPv6技术

3.5 软件定义网络

第4章 无线技术

4.1 无线网分类

4.2 移动通信

4.3 WLAN技术

4.4 蓝牙技术

4.5 ZigBee技术

4.6 近场通信

4.7 LiFi技术

4.8 无源WiFi

4.9 LPWAN

4.10 引力波

第5章 云计算

5.1 云计算概念

5.2 云计算价值

5.3 云计算服务形式

5.4 云计算应用

5.5 雾计算与云计算

第6章 大数据

6.1 大数据概念

6.2 大数据应用

6.3 大数据前景

第7章 物联网

7.1 物联网

7.2 车联网

7.3 无人机

第8章 人工智能

8.1 人工智能定义

8.2 人机信息交互

8.3 人工智能的实现方式

8.4 人工智能的发展

第9章 量子技术

9.1 量子通信

9.2 量子计算

第10章 区块链

10.1 拜占庭将军问题

10.2 区块链发展情况

10.3 区块链概念

10.4 区块链分类

10.5 区块链核心技术

10.6 区块链发展应用

第11章 新能源新材料

11.1 新材料

11.2 新能源

第12章 生物信息技术

12.1 生物特征识别

12.2 生物识别支付

12.3 生物计算机

12.4 DNA计算机

12.5 DNA互联网

12.6 DNA Fountain编码技术

参考文献

反侵权盗版声明

作者简介2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