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坐具,是人们身体依托的日常工具,也充当着人们日常审美的对象,还是不同民族发展交融的载体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中西方椅子设计的发展历史,全书从哲学的角度对椅子的内涵、象征意义、社会功用等作了系统的阐释。尤其是结合时代特征,对具体设计流派所要表达的理念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作者在设计理论中引入了中国古典哲学中“道”“空”“性情”等概念,指出它们对于造物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作者将中国哲学概念与西方椅子设计理念进行了对比与研究,并指出了其中的共同特征以及中国在椅子设计乃至造物设计中的交融与发展。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椅子的魅力
二、分析
三、哲学
四、功能与政权
五、坐具的象征
第二章 哲学与设计
一、中西思想发展的平行性
二、中国哲学在设计中的必要性
三、关于“道”的理解
四、“道”的演变问题
五、创作和生产过程的问题
第三章 西方椅子的历史(前3200—1830)
一、最早的椅子:苏美尔的椅子
二、古埃及椅子中的动物象征性(前3200—前343)
三、亚述和波斯椅子里的植物象征性(约前3000—700)
四、希腊椅子的简化造型(前800—前146)
五、罗马帝国坐具的夸耀主义(前27—476)
六、中世纪教会椅子的舒适与不舒适(476—1453)
七、椅子和财富(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
八、风格的混合(18世纪)
九、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
第四章 中国椅子的历史(前100—1900)
一、椅子出现之前(前2100—前202,夏—楚)
二、中国的第一张椅子(6世纪以前?)
三、漫长的普及时期(220—960,三国—五代十国)
四、更加“理性”的坐具(960—1368,宋—元)
五、中国椅子的发展高峰(1368—1700,明—清)
六、明式家具的演变(1644—1911,清)
第五章 西方现代主义(1830—1960)
一、米歇尔·索耐特的14号椅子
二、工艺美术运动——威廉·莫里斯
三、功能主义
四、从自然到现代主义
五、奥托·瓦格纳的椅子的简单性
六、约瑟夫·霍夫曼的椅子中的几何学
七、安东尼·高迪的生物主义设计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