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成的13篇论文立足于交通强国的新要求,充分关注交通的公共政策属性,将研究焦点集中在交通公共政策制定、评价和交通发展外部性效应研究三个主题上。本书针对交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高铁走出去等新的背景,从地方交通政策响应和交通知识产权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公众参与等视角探讨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考察了现代慢行交通管理政策方向;研究评价了与现行轨道交通PPP模式相关的政策实施效果,并考察探讨了交通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方法与技术;还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与构建、边疆空间治理、城镇减贫效应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多个宏观视角,以及风险驾驶的微观视角,研究考察了公共交通发展带来的外部影响。本书的研究成果可作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也可作为学术同行从事交通公共政策研究的参考。
前言/Foreword
注释
第一部分 交通公共政策制定专题
我国轨道交通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管理
“一带一路”倡议与地方政府交通政策的响应研究 ——以四川省南向大通道建设为例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风险因子结构体系建构与对策研究
地方立法公众参与评估机制研究 ——以交通政策法规制定为例
新时代慢行交通公共政策建设方向及要点 ——基于城市绿道的分析
第二部分 交通公共政策与服务评价
轨道交通PPP项目公共政策评价研究
交通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目标、测量与应用
第三部分 交通发展外部性效应与影响研究
1949 年后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
川藏铁路建设中的边疆交通与空间治理
新疆交通现代化进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城镇减贫机制与效应 ——以西部民族地区8省区为例
政府竞争视角下高铁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效应研究 ——以成绵乐客专为例
过度自信对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研究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