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婴儿时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就已经开始了,之后,孩子逐渐增强的自我独立意识不断挑战着父母的权威,使双方的冲突不断升级。这是无法避免的,若处理得当,经历斗争的孩子会与父母和解,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若处理不当,将产生困扰孩子一生的心理问题。
本书列举了儿童青少年在家庭、学习、社交、人格、习惯、性爱等方面的40 种常见行为,结合实际,以典型例证逐一解读这些行为背后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为家长呈现详细而实用的应对策略,纠正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让家长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培养孩子“和而不同”的心理优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完成自我实现。
作者专业
本书作者荣文婷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近10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研究经验,曾发表多篇教育专著。
全面覆盖
6大问题集中领域,40种常见行为分析,设计家庭、学习、社交、人格各方面,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各类行为问题。
剖析深刻
从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到问题行为的心理解读,再到家长的应对方式,3步解读孩子内心,让家长此听懂孩子的心里话。
立足实践
将专业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融合,解读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类行为问题,并为家长呈现详细而实用的应对策略,纠正家长错误的教养方式。
前言 冲突与对立:儿童青少年40种行为的心理解读
第一章 家庭篇——孩子的成长,家长的修行
第1节 叛逆:孩子表达自由意志的特殊方式
第2节 出走:太多的爱也会逼走孩子
第3节 争夺:二胎时代,如何摆平同胞竞争
第4节 挑食:用餐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第5节 尿床:孩子难以启齿的困扰
第6节 懒惰:不做家务的孩子不是懒孩子
第7节 偷窃:拥有越多,越有安全感
第二章 学习篇——兴趣是最好的引导者
第1节 手机:孩子生活的陪伴者
第2节 自言自语:从外部语言过渡到内部语言
第3节 厌学:不是“坏”孩子的专利
第4节 英语:孩子缺少爱上它的理由
第5节 网络:诱人的世界,妈妈不懂
第6节 多动:一个最常给孩子贴的标签
第三章 社交篇——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交圈
第1节 打架: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分水岭
第2节 礼貌:帮孩子学会共情
第3节 霸凌:欺凌与被欺凌同样值得关注
第4节 脏话:孩子急切证明自己已经成熟
第5节 孤独:不爱社交的孩子
第6节 Cosplay:孩子的爱好,妈妈不能体会
第四章 人格篇——接纳孩子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爱
第1节 黏人:亲密依恋关系的副产品
第2节 发脾气:一种表达需求的方式
第3节 怕打针:孩子不是胆小鬼
第4节 拖延:内心逃避的一种表现
第5节 自私:这是孩子的天性吗
第6节 撒谎:谁的童年不说谎
第7节 偷吃:一种本能的欲望
第8节 自虐:释放中寻找存在感
第五章 习惯篇——别太在意,谁都会有些“小爱好”
第1节 吮指:从娘胎带来的小习惯
第2节 啃指甲:最容易养成的癖好
第3节 拔头发:能带来快感的习惯
第4节 爱哭:孩子表达意愿的特殊语言
第5节 抽烟:成人的诱惑
第6节 赌博:离孩子并不遥远
第7节 酗酒:被忽视的危害
第六章 性爱篇——成人世界的初体验
第1节 接吻:总比预想中要来得快些
第2节 自慰:满足性需求的正常方式
第3节 色情:缺失性教育的副产品
第4节 恋物:将性满足与物品联系在一起
第5节 性行为:送给孩子的成年礼
第6节 性虐恋:将性满足和痛感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