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参考书”,将孩子在社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以呈现。作者是一个知识的整理者,将多年以来学习到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思想观点,整理、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直击孩子社交问题的关键。作者还是一个分享者,将自己多年遇到的与孩子社交有关的事件描述、呈现给家长,把经验、感触与家长分享,让家长能够具体把握孩子的社交现状,以充足的准备应对孩子的社交难题,帮助孩子发挥性格优势,养成高效社交能力。

推荐语

作者专业

本书作者荣文婷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近10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和教育研究经验,曾发表多篇教育专著。

内容全面

6大重点发展时期、8个关键影响因素、38个真实社交难题、16种典型教育法则,帮助家长培养出自信又合群的孩子。

剖析深刻

引用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专业理论,紧抓儿童青少年社交发展关键期,呈现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规律,剖析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各个因素。

实用性强

从家庭和学校和孩子性格3方面出发,作者将多年所遇与孩子社交有关的事件呈现给家长,把经验与家长分享,提供帮助孩子培养高效社交力的具体策略。


作者

荣文婷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兼职研究员。博士毕业后,因工作原因,她对青少年心理教育产生极大兴趣,于工作之余自学并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开启心理与教育的研究之路。她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特等奖,出版学术著作《情商与智慧人生》《加拿大教育治理》。

查看全部
目录

前言Preface

第一章 抓住孩子社交发展的关键期

第一节 冲你微笑:婴儿期的社交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觉醒:敲响社会性的前奏曲

第三节 乐于分享:亲社会属性带来友谊

第四节 泛泛之交:幼儿时期的友谊

第五节 同一性:青春期社交重要的一课

第六节 自尊与自我:看清自己才能找到朋友

第二章 家庭:孩子第一个社交圈

第一节 谁养育了受欢迎的孩子

第二节 是兄弟也是朋友:家有俩娃的相处之道

第三节 假想伙伴:孩子幼年的陪伴者

第四节 玩中学:亲子游戏在社交中的重要角色

第五节 志同才能道合:帮孩子敲开友谊的大门

第六节 家长:请让孩子远离暴力沟通

第七节 孩子对不起,妈妈也“认生”

第三章 学校:丛林里的生存法则

第一节 幼儿园:丛林生活的初体验(上)

第二节 幼儿园:丛林生活的初体验(下)

第三节 校园里的社交潜规则

第四节 那些以貌取人的友谊后来都怎么样了

第五节 异性之间该不该存在友谊

第六节 被排挤的“优等生”

第七节 成为“被接纳”的孩子

第八节 朋友以上,恋人未满

第九节 亦正亦邪:社交媒体与孩子面面观

第四章 性格与社交

第一节 性格是把双刃剑

第二节 外向的孩子也有社交焦虑症

第三节 内向的孩子也有社交法宝

第四节 孤独的成长

第五节 自卑的孩子

第六节 被动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第七节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第八节 孩子不是胆小鬼

第五章 影响社交的关键因素

第一节 情绪:滋润孩子友谊的土壤

第二节 沟通:最需要示范的社交技能

第三节 将心比心:看见他人,才能快乐自己

第四节 积极沟通:家长和孩子都受益的表达

第五节 倾听是一门艺术

第六节 冲突宜解不宜结

第七节 学会说“不”:划清友谊的界限

第八节 友谊在诚实与谎言间自由走动

结语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