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读书随笔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始终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本书结合作者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抒发读写感悟,阐释阅读思考,并向读者展示了许多名家的阅读与创作故事,分享了他们的阅读理念与方法,对读者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享受。潘裕民老师是上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专家,我们不妨跟随他一起遨游书海,共品读书之真谛。
序一:读书三宝
序二:做一个美好的读书人
读书是一生的功课
读书不能等
不读书的人生是苍白的
第一辑 读书的境界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阅读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人”是一个美好的身份
阅读应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让读书改变教师生活的方式
读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读书是有境界和品位的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享受
读书有益健康长寿
读书和教育都是一种慢功夫
第二辑 读书的门道
读书之法,因人而异
学会与文本对话
要读精品之作
经典“不厌百回读”
读书之要在于独立思考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要学以致用
读书要善于选择
读书时间是“挤”出来的
读书和写作必须“站在巨人的肩上”
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第三辑 人文阅读
读书:提升语文教师文化素养的有效方式
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
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领略古诗文之美
读先秦文学
读秦汉文学
读魏晋南北朝文学
读唐诗
读唐宋词
读宋诗
《窦娥冤》的悲剧艺术特色
《单刀会》的艺术独创性
《汉宫秋》和《桃花扇》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的异同
从戏剧冲突看《牡丹亭》对《西厢记》的继承发展
评金圣叹“腰斩”《西厢记》的功过
《长生殿》在描写爱情和政治关系上的独特成就
《桃花扇》在结局处理上是如何独辟境界的
《金瓶梅》的价值、意义与局限
《红楼梦》与在前人情小说的关系
第四辑 读写感言
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制度化——我写《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之感言
阅读经典,感悟人生——写《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一书所想到的
文学经典的魅力与作用——从写《唐宋文学六十家》说起
一部颇见功力的基础研究著作——评《王绩集编年校注》
新视野、新格局的词学研究——评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
诗意感悟与理性思辨——评赵山林《诗词曲艺术论》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史勤《静待花开》有感
手捧书本是一种优雅——上海市静安区“骨干教师读书交流研讨会”点评
反映社区生活,描绘人生百态——评周劲草的社会新闻作品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写在《40位老师的故事》出版之际
生活里不能没有诗——黄叶飘飞主编《华夏微型诗》序
附录 读来读往
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序
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在蜕变中享受教育之美——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有感
对话教师,书写发展——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读书人的心灵鸡汤——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立足教师发展,审视教育本真——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走向专业才有地位——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一书有感
让学习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有感
读·思·写·用——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有感
灵魂师者——《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读书偶感
教师专业发展的“破冰”之旅——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解读”之中尽显指引之功——读《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谈艺衡文的门径——读《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教师要多读文学经典——读《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有感
古典诗词比较研究的新收获——评《唐宋词的魅力——基于古典诗词曲之比较研究》
月好共传唯此夜——读《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寻诗唐之趣——读《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经典唐诗的重新审视——读《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
重视文学经典价值,提升教师人文素养——读《唐宋文学六十家》
追寻唐宋文学家的足迹——读《唐宋文学六十家》
唐诗宋词,穿越时空之美——读《唐宋文学六十家》有感
研读唐宋文学的“钥匙”——读《唐宋文学六十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