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近年英美进行的大样本调查发现IBS的发病率非常高。我国调查资料显示,具有IBS症状者的比例与西方国家相似。由于该病发病率高,病情迁延反复,治疗困难,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IBS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对IBS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治疗缺乏特效的方法。为了提高人们对IBS的认识,增进IBS的诊治水平,我编著了IBS的诊断与治疗一书,包括对病因、病理、治疗等内容的介绍,期望能对广大消化病学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推荐语

目前对IBS的治疗只限于对症处理。其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症状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特别强调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刘谦民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第一线工作,对胃肠道疾病有深入研究,其本人集医疗教学于一体,昼行于患者身旁,夜俯于书桌之上,本书不失为理论联系实际之典范。

作者

刘谦民,解放军264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全军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重症医学及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重症医学及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重症医学及急诊医师协会常委、太原市重症医学及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及全国优秀科普作家。

查看全部
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内容介绍

《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荐序

王俊平简介

自序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概念

第二节 自然病程和预后

第二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IBS的地区分布特征

第二节 IBS人口学分布特征

第三节 IBS其他方面特征

第四节 IBS的就诊情况

第五节 IBS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章 病因

第一节 精神心理因素

第二节 胃肠动力异常

第三节 胃肠激素异常

第四节 内脏感觉异常

第五节 食物不耐受

第六节 感染因素

第七节 药物

第八节 肠道菌群失调

第九节 免疫功能改变

第十节 遗传因素

第四章 发病机理

第一节 肠道运动异常机制

第二节 内脏感觉异常机制

第三节 内分泌机制

第四节 中枢调控机制

第五节 神经免疫机制

第六节 躯体化疾病假说

第七节 IBS发病机制的新概念

第五章 病理生理

第一节 胃肠动力学异常

第二节 内脏感觉过敏

第三节 食物过敏和不耐受

第四节 精神和心理试验

第五节 其他

第六章 临床表现

第一节 大便习惯改变

第二节 腹痛

第三节 腹部胀气

第四节 黏液便

第五节 非结肠性胃肠道症状

第六节 精神心理特征

第七节 分类

第七章 伴发病

第一节 精神疾病

第二节 其他功能性胃肠病

第三节 胃肠道外功能性疾病

第八章 诊断

第一节 诊断方法

第二节 诊断步骤

第三节 诊断标准

第四节 IBS诊断策略

第五节 与IBS诊断相关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九章 鉴别诊断

第一节 腹痛为主的鉴别

第二节 腹泻为主的鉴别

第三节 便秘为主的鉴别

第十章 治疗

第一节 治疗原则

第二节 一般治疗

第三节 饮食治疗

第四节 心理治疗

第五节 药物治疗

第六节 IBS的分型治疗

第七节 分级治疗

第八节 中医中药治疗

第九节 注意事项

附A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03)

附B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

附录C: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Ⅱ标准问卷调查表

附C:罗马Ⅱ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参考

查看全部
书评
查看更多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的评分:
提交
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