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6年11月30日捷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7年3月20日春分,“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为学术委员会主任。
“古人立国,以测天为急……察悬象之运行,示人民以法守”,二十四节气是民众的生产生活日用文化,地球绕太阳运行,二十四节气将其规定到24个位置上,因而成了用于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迄今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十四节气,窥测天文。浩浩苍天,湛湛星空,幽远深邃,由一个星座引领四时,这就是北斗七星。它先以长长斗柄指向东南西北,人间遂现四时:春夏秋冬;地球围绕匆匆于黄经的太阳公转,一年转一圈360°,每丈量15°度为一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为春、夏、秋、冬四季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建始也……”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冬至、夏至,为最长与最短的昼与夜;春分、秋分,平分日月而均寒暑,乃八节。二十八星宿助阵,经纬天宇,如《天文节候躔次全图》立春中星图歌谣:“正月节,是立春,昏时天囷稀苍旻,初更天苑昴毕上,二鼓天狼近老人,夜正半,鬼柳星,微垣帝座四鼓升,鸡鸣角亢伴大角,氐星朗处天将明。”“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三代之上,人人皆识天文,二十四节气应运而生。
二十四节气,内存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十五天,如何察秋毫之末,辨析三候?
一察气象变化之万千。看天地间如何推出风、雨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