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夕词中乞巧民俗描写
(一)七夕词中乞巧仪式的场景性描写
七夕节日民俗在发展流传过程中,由于各个时代不断为其加入新的内容,其演变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反映了社会发展状况。在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相互交往,七夕风俗有了新的变化,变得繁杂和奢华,更加趋向于娱乐性,极富时代气息。七夕节的各种传说以及相关民俗都发展到更加成熟与完善的地步,词人们广泛引用七夕民俗事象入词,就内容而言,宋代七夕词描写了七夕民俗活动,展现了乞巧的场景和情境。如柳永的《二郎神》: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从这首词中可见词人对七夕的特殊重视,反映了宋人的民俗观念。词的下片着重描写了七夕乞巧仪式的场面,“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写民间七夕的活动,所谓乞巧,是以特制的扁形七孔针和彩线,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取巧艺。这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