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文化 > 节日文化> 中国节日

浪漫七夕 唯美爱情——亘古传唱的三秦爱情故事

古晓娟
民俗记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共誓白头之约。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北宋秦观《鹊桥仙》。

……

古来描写七夕的诗句不胜枚举。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

那么,发生在我们陕西的爱情故事,都有哪些呢?

 

长安区斗门:牛郎织女传说诞生地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与其他四个爱情故事相比,它流传更加广泛,影响更为深远。牛郎和织女成婚、离别、抗争、每年七夕相会的情节组成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进而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体现了人们对幸福家庭的期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

牛郎织女传说的发生地在长安斗门,有长安区斗门镇的一对石刻为证。这里至今还传承着过庙会的习俗,每年正月十七日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和七月七日相会的日子,来石刻前参观祭拜的人络绎不绝。

这里的人把牛郎织女石刻称作石公石婆。这两个石刻在195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

石婆石爷像位于斗门镇一个厂院里。牛郎石刻,石刻身高2.15米,底座与身宽相近,高1.25米;织女石刻,石刻身高2米,底座与身宽相近,高1.2米。

供奉石婆大殿西边殿里,还供奉着一块约三平方米的巨石

试读结束,如需继续阅读,请购买

开通VIP会员,该作品尊享8折优惠
立即开通
0/400 提交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图片( 0/ 9

全部评论

民俗记忆

在这里寻回我们共同的乡愁,发现岁月深处的浪漫

8795粉丝

关注

期刊推荐

视界观 2017年第05期

主办:陕西广播电视台

周期:月刊

阅读本刊
0/200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服务咨询:400-819-9993

京ICP证04043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京)字第416号 京公安备案1101080202046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2-8866 举报邮箱:jubao@cnki.net

知网文化
扫码下载客户端

收藏作品,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