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文化 > 民俗文化> 岁时节令

与火有关的春节习俗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过大年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但庆祝活动都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甚至在有些地区,人们还沿袭过去祭祖敬神的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蒙古族新年祭火


崇拜火是蒙古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族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凡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腊月二十三,传说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几乎家家户户都烧起了“火龙”。制作火龙首先要用一个环形钢圈做底楼,然后自底楼开始,小断向上整齐有形地积累煤块儿,使“火龙”呈现瘦圆锥形,底宽上窄。“火龙”的形状是否规整、漂亮,体现了堆积“火龙”的诚心。为了表诚心,往往在大年三十下午,全家出动,细心堆积。为了助燃,在燃烧“火龙”时,要事先在堆积的煤堆上浇灌汽油或者柴油,然后点火。“火龙”在呼呼的大风帮助下,燃起熊熊烈火。据说烧“火龙”是内蒙古独特的民族传统,具有祈福的寓意。烧“火龙”既有驱走邪恶,祈求幸福平安之意,又表达了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祈求新的一年里,犹如熊熊烈火一样,财运“滚滚”,家庭生活“火红幸福”。


甘肃新年舞社火


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我国素以农业文化著称,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的人们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问娱乐活动。

甘肃各地广泛流行社火,多在农历正月进行社火表演,多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信女及民问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为了塑造人物形象,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各种色彩,彩绘出各种脸谱,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脸谱艺术。社火脸谱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审美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好恶褒贬。独具特色的社火表演有兰州的太平鼓舞、武威的攻鼓舞,张掖的顶碗舞、陇东的秧歌和天水的扇鼓、腊花等。

甘肃天水市有句老话说“有吃没喝,三十晚上的大火”,可见“火”对天水人有多么重要。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天水人都要在院落门前或屋地上用大块木柴垒成一个塔状,称为“旺火”,有大吉大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山西年俗“垒旺火”


山西晋阳一带,除夕要垒旺火、捆旺草,门上插柏叶。旺火用炭块垒成塔状,子夜钟声响过,点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征日子过得“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塔”里放柴,上面写着大红字条“旺气冲天”。新年零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孩子们走街进巷观察评论火堆大小,谁家的火堆大,着得旺,谁家的旺气也大。正如清朝《大同县志》所述:“元旦,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家家凿炭伐薪垒垒高起,状若小浮图。及时发之,名曰旺火,即省城达达火也。”


福建闽南“跳火群”


福建闽南一带乡村过年时,每家都要把薯藤柴枝堆在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小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最后还要把跳火堆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日后更加兴旺。


广东潮汕“跳火墩”


广东潮汕地区春节期问的拜神活动丰富多彩,答谢神明、祈求平安是共同的主题。主题相同,形式却异,其中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磷溪溪口的“穿蔗巷”,最刺激的是丰顺的“舞火龙”,最暴力的是澄海盐灶的“抢老爷”,最呈现富裕的是各地的“赛大猪”,而江东独树“走老爷”却是一种力量的昭示。最让人感动的是普宁市占陇镇溪东村的“跳火墩”,这是专为孩子们举办的春节拜神活动。每年的正月十六是一年一度“跳火墩”的日子。全村老少在大门外或大路旁燃起熊熊簧火,跳过火堆,象征辞旧迎新,去掉晦气。对即将成年的青少年而言,“跳火墩”是家乡的成年礼,能锻炼孩子们的勇气胆略与团队精神。


老北京祭灶王


我国商朝时已有灶神之说。《庄子·达生》篇中有“灶有害”的记载。司马彪注解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淮南子·记论训》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曰:“炎帝、神农,以火德于天下,死祭祖于灶神。”

当时祭祖灶神,属纪念性质。据说灶君在家家户户了解人问善恶,故联曰:“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君何时回宫?大概是春节之前吧。就是在新的一年里,要保佑这个家庭吉祥如意,岁岁平安。这是一种良好的祝福。


来源:《中国消防》2012年Z1期

0/400 提交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图片( 0/ 9

全部评论

民俗记忆

在这里寻回我们共同的乡愁,发现岁月深处的浪漫

8795粉丝

关注

期刊推荐

中国消防 2012年第Z1期

主办:应急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

周期:月刊

阅读本刊
0/200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服务咨询:400-819-9993

京ICP证04043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京)字第416号 京公安备案1101080202046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2-8866 举报邮箱:jubao@cnki.net

知网文化
扫码下载客户端

收藏作品,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