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文化 > 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

“云山珠水”里的智与仁

叶曙明
文化纵横


广州人从哪里来

要读懂广州这座城市,首先要读懂广州人。广州人的来历,就是广州的来历;广州人的气质,就是广州的气质;广州人的性格,就是广州的性格。

先秦时期,在南方生活着一群被中原称为“百越”(或作“百粤”)的土著民族。顾名思义,百越族是由许多小部族组成的,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南部及两广地区,各自独立,互不相属。虽然统称“百越”,其实区别甚大。

据古书考证,越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大禹,传至夏朝中原少康之世。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引贺循《会稽志》云:“少康,其少子号于越,越国之称始于此。”而另一种说法,则见之于《国语》中韦昭注曰:“勾践,祝融之后,允常之於,芈姓也。”“芈”是羊的叫声,作为姓的始祖,可溯至甘肃、陕西乃至河南一带的季连部落。季连部落曾与以牧羊为业的羌族有大规模的联姻,因此,季连部落亦以“芈”为各部落的共姓。

商朝兴起时,剿杀季连部落甚烈,其族众七零八落,四处逃亡。在季连部落中,有一个重要的氏族——罗氏,逃亡至甘肃东南部(今信阳市罗山县)隐藏,得以休养生息。武王伐纣后,周天子裂土分茅,罗氏被封为子爵,其封土在湖北房县。在春秋时代,被楚国所灭,罗氏南下至洞庭湖一带。公元前391年,楚国南平百越,罗氏不得不继续南徙,直到岭南。有学者认为,如今在两广交界地区,保留着大量带“罗”字的地名,如罗定、罗傍、罗董、罗岭、罗欧山、罗霍山、罗马山等,均为罗氏族人南下经过此地的遗痕。甚至广州的“羊城”之称,也源自季连部落的共姓“芈”。

中华文明是多元发展起来的,是多个地方各自独立地发生、成长,并非以中原为“一元始祖”,从中心向四面散播。各地的文化在成长的过程中,互相融摄,参伍成文,始成大方之直。封开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学家在封开曾发现大量东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戈、矛、镞、刀、钺等物,证明西瓯曾经是一个相当强盛的部族。它的文明早在中原人到达之前,已经存在,并非纯由中原人带来。如果说季连部落罗氏一脉确实从中原南下,那么,它也必须与当地土著相结合,才得以在岭南发荣滋长。

秦始皇南行的足迹,最远止于洞庭,再往南去,便是瘴雾缭绕,让人望而生畏的五岭了。秦始皇生平未曾涉足,大部分北方人

试读结束,如需继续阅读,请购买

¥1.5

立即支付
开通VIP会员,该作品尊享8折优惠
立即开通
0/400 提交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图片( 0/ 9

全部评论

文化纵横

开卷看典,览多方视野,触文化根脉,探世间玄机。

37486粉丝

关注

期刊推荐

同舟共进 2019年第06期

主办:政协广东省委员会

周期:月刊

阅读本刊
0/200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服务咨询:400-819-9993

京ICP证04043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京)字第416号 京公安备案1101080202046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2-8866 举报邮箱:jubao@cnki.net

知网文化
扫码下载客户端

收藏作品,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