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美文> 智慧美文

“扫兴”亦有爱

康馨译雯
美文拾遗

身体发肤,父母受之;品格德行,父母塑之。父母之恩,永世难忘;父母之爱,大爱无疆。然而父母给予的爱也并不都是春风化雨,其中也有大风、乌云与惊雷。“扫兴”就是一片笼罩在亲子关系上挥之不去的乌云:取得成绩反被泼冷水,分享快乐被告诫不要得意忘形,“吐槽”糟心事被教育“身在福中不知福”……“扫兴式父母”引发大众共鸣,但我以为所谓“扫兴”亦是一种爱的表达,我们要和父母一起成长奔赴爱的殿堂。

剖开扫兴之花瓣,方可摘下关爱之花蜜。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扫兴式父母”?《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曾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父母爱子不仅在于当时当刻,更在于长远的未来。那些在当下让你觉得扫兴的提醒与叮嘱,未来将成为人生道路上必备的技能与品质。正如钢琴家郎朗就曾表示没有幼时父母的严厉督促,他永远无法达成如今成就。面前有阴影,是因为背后有光。我们一路颠簸前行却笃行不辍,是因为父母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看见父母的“扫兴”,也要看见“扫兴”背后的苦心。那些隐藏在“扫兴”背后的爱,是更为深沉的大爱。它不求回报,不计得失,只是希望我们平安健康、一生顺遂。

敛去误解之尖刺,方可采下亲情之玫瑰。

被误解,似乎是表达者的宿命。在亲子关系中,父母永远是付出更多的那一方,因此也更容易被误解。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孟母如此劳烦皆是为了孟子的未来考虑。但对于年幼的孟子来说,每次搬家就意味着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和要好的朋友,他在当下真的能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吗?我们发现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也会有误解,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我们,常会感到自己同父母的隔阂。但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那隔阂并不是天堑,我们也只是暂时被迷雾遮住了视线,只要收起身上的尖刺、耐心地拨开迷雾,一定能到达亲情之彼岸,走向真正的幸福。

接受沟通之甘霖,方可迎接感恩之彩虹。

有效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润滑剂,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更是如此。没有沟通,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情感需求而采取错误的关怀方式;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关怀而被“扫兴”迷了眼。因此,当你觉得父母扫兴的时候,尝试坐下来与父母谈一谈,说出自己的需求和困惑,了解父母的焦虑与担忧。正如我们不是完美的孩子,父母也同样不是完美的父母,要允许彼此存在不足、要和对方一起成长。爱需要连接,将“扫兴”化解为“关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过程。唯有真诚的沟通,方能搭建起心灵的桥索,指引双方心灵的靠近与碰撞。

试着去发现“扫兴”背后的爱吧!就像在湖中投一颗小石子,然后你会发现,湖面开始荡起爱的涟漪,爱开始流动。


来源:《青年文学家》2024年第15期


0/400 提交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图片( 0/ 9

全部评论

美文拾遗

精选当代优质散文,在闲暇时光里品味优雅文字。

1185粉丝

关注

期刊推荐

青年文学家 2024年第15期

主办: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周期:旬刊

阅读本刊
0/200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服务咨询:400-819-9993

京ICP证04043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京)字第416号 京公安备案1101080202046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2-8866 举报邮箱:jubao@cnki.net

知网文化
扫码下载客户端

收藏作品,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