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火出圈的MBTI人格测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其实在国内风靡之前,国外许多知名的企业,就已经在用MBTI测试结果作为人才选拔与晋升的辅助参考。比如麦肯锡、高盛、迪士尼,以及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宝洁、百事、玛氏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就在其列。
随着MBTI人格测试在国内外的流行与普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即TJ型人格在企业管理层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同时,企业在招聘阶段,具有TJ人格特质的应聘者也更容易受到雇主的青睐。如我们所熟知的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是ESTJ,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Face 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在北京冬奥会大放光彩的“青蛙公主”谷爱凌都是INTJ。全球首家性格类型分析及人才潜能挖掘服务商APESK在2022年最新发布的一份数据分析显示,在其对中国近十万名管理者的测试中,ESTJ型占样本的38.8%,ENTJ型占26.3%,合计占65.1%。另外,根据美国心理学测量网站的一项7.2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收入最高的类型是EN-TJ人格和ESTJ人格,其平均收入比收入最低类型高78%”。
那么,TJ类型的人格究竟具有哪些特质与魔力,让众多企业对该类型人才趋之若鹜?又是什么样的能力,让TJ型人才能够在职场中“春风得意”,表现得更加出众,获得更高的收入呢?
首先,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何为MBTI。MBTI(Mye rs-Briggs Type Indictor)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该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8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即:
注意力方向(精力来源):外向(E)—内倾(I)。
认知方式(如何搜集信息):实感(S)—直觉(N)。
判断方式(如何做决定):思考(T)—情感(F)。
生活方式(如何应对外部世界):判断(J)—认知(P)。
TJ类型的人则是指在判断方式上倾向于依靠思考做决定,在生活方式上倾向于运用判断应对外部世界的人格类型。
倾向于“思考”的人将他们的决定奠基于不考虑人情的、客观的逻辑之上。他们相比倾向于“情感”的人在做决定时,会更多地考虑每个人所处的境况以及自己的决定会给他人带来的影响。T型特质的人,在思维上更容易把自己“置身事外”,客观地分析事情的正反两面。他们善于运用逻辑去分析问题,衡量投入与产出,这一点是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决策的重要前提。如果“身陷其中”,企业的管理者往往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进而就无法根据当下的时局快速决断。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偏向于“情感”人作为企业管理者就无法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但从科学与概率的角度上来讲,通过逻辑与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其可靠性往往高于人们靠直觉作出的判断。在如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下,一个错误的决定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更可能会置企业于生死的边缘。
同时,倾向于“思考”的人还持有很高的怀疑与批判的态度。他们能够通过分析事情找出其中的错处,并能把它们清晰地阐述出来。无论是从企业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而需要不停地进行发展与变革,还是从人员的培养及人才梯队搭建等方面,T型人能够一针见血指出关键问题所在的这项能力,无疑对企业来说是其保持竞争力与活力的关键。因为在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发现问题是许多职场人都具有的能力,但如何正确地阐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能让执行人清楚地理解要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就十分考验管理者自身的能力了。
最后,T型人工作的目标,或者说他们的成就感与动机的来源,就是要找到一套能够应用于同类情况的标准或原则。而身为企业的管理者,与执行者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需要有制定标准或原则的能力。一个企业想要正常、高效运行,就需要体系化的流程与制度,需要能够应对多种变化或突发状况的工具与方法,这些内容都是需要管理者在过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来的。而倾向于“情感”的人(F型),他们的目标是要创造和谐,这一点,对帮助企业从激烈竞争中存活或脱颖而出所能提供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还会产生阻碍的效果。同时,F型特质的人视每一个人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这在促进企业内部高效协作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反效果。一个组织如果希望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转,势必需要其中的员工“隐藏”部分不利于协作的个性。就如一个交响乐团,想要演奏出优美的乐章,就需要各种乐器分工合作,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独一无二,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出声音,最终呈现出的必定是一场杂乱无章,毫无可欣赏性甚至可以称之为“灾难”的表演。
总的来说,具有T型特质的人,他们更善于分析,善于运用因果推理的方式以及逻辑来解决问题;追求客观真理标准,在影响说服他人时更加讲究通过数据或实例;在管理过程中能够“硬心肠”地做出当下最优的决策,而不是陷在所谓的“人情”或“不忍心”当中;同时,“硬心肠”也能使他们在企业内部创造相对公平的生存环境,给予每个人以与之付出相匹配的回报。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J型人格又是如何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他们的特质优势的。
以“判断”去对待外在世界的人,喜欢有计划、有条理的生活,并会试图调节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他们做出决策,得出结论,然后去做下一件事情。对待生活都如此井井有条的人,在工作中自然也很难出现毫无章法、兵荒马乱的状态。J型人格非常热衷且善于做计划,他们很讨厌“燃眉之急”的压力,因此他们会在行动前制定好相应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且能够严格地按照计划时间表去执行。相对于以“认知”去对待外部世界,喜欢灵活、随性生活的F型人,J型人更喜欢看到事情按照自己既定的预期与安排发生,希望外部世界是组织化的和有秩序的。而组织化与秩序化,正是一个企业想要高效运作所不断追求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跨国公司的管理层中看到许多印度裔的高管。据了解,目前谷歌和微软的CEO就是印度裔,而印度裔管理者的数量更占据了公司管理者人数的40%。也有统计显示在2017年美国500强企业当中,印度的CEO就占据了10位。为什么印度裔可以在企业的管理层中占据如此大的“江山”呢?我想,这应该与整个印度社会善于在无序中创造有序这样的文化息息相关。同样的,比起偏好“认知”的人,偏好“判断”的人更擅长将身边的资源整合组织起来,创造一套规则,让这些资源能够有组织有秩序地高效运作。
另外,以“判断”去对待外部世界的人还喜欢把事情早做了结,因为他们会从完成一件事情之中取得成就感与动力。所以J型人格在企业中又是最强有力的执行者,他们能够快速决断并且快速行动。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内卷”越来越严重的职场上,拥有J型特质的人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卷王”。他们厌恶一切的拖沓、犹豫不决,能够从容地把握事情的最终期限。或者说比起完成一件事情,他们更喜欢提前完成一件事情。同时,偏好“判断”的人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特质,就是他们一旦开始一件事情就不喜欢被中途打断,这就确保身为管理者的他们能够将某一事情或制度贯彻到底,避免了执行不到位或半途而废。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当善于分析与思考的T和善于做计划并快速决策、坚决执行的J相结合,他们就是企业中最具逻辑性的决策者。他们有分析力,能够根据原则、系统、总体影响和对后果的理性评估做出决定。他们在执行决定时也可以非常强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体系、规则,他们也不会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其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与计划组织能力为企业在混沌中开辟一条道路、一套规则。这样的人在企业发展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很难不被雇主青睐!
来源:《大众心理学》2023年第07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