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档案
处暑之后,时节进入仲秋,一日又一日地沁凉下来。夜晚降温至清晨,造成空气水分饱和度减低,空气中汽化的水因而凝结成液态,附在草叶上成为露珠,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处暑之后的节气名字便十分形象地表现了这一景象,名为“白露”。白露在农历中是八月节,太阳黄经角度比处暑又进15°,位于165°的位置上,公历时间大约是9月的7到9日之间。
秋凉寄哀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写的是,“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著名的《诗经·国风》中的《蒹葭》起首说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也正是对这秋时露水非常形象的比喻。
白露最显著的节气特点便是空气中湿气渐重,步入天凉气阴的仲秋,古代诗人们便不免因万物凋零生气渐弱而生忧愁哀思。因秋景联想到年华逝去,因秋意发悲思的诗词很多。与白露相关的,有白居易的《南湖晚秋》:“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很有点感怀年迈身世的悲伤。而更著名的,应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正如杜甫诗中所写雁声,气温降低不仅人们有切身感受,飞鸟走兽也都有相应的行为改变。白露三候描述的都是鸟类在秋天的行为变化,并且都与这些鸟类在春天的行为遥相呼应。
白露初候鸿雁来,对应了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的第二候鸿雁来(雨水中也写作候雁来),只是春天的鸿雁来说的是大雁从南往北飞,而此时的鸿雁来说的则是大雁自北往南迁,避北方严寒而到南方过冬了。二候元鸟归(也作玄鸟归),这一候对应的是春分初候玄鸟至,说的是燕子此时也由北往南而来,因为燕子是南方的鸟,从北往南应是回家,所以用“归”字。三候群鸟养羞,说的是此时鸟类都开始为过冬准备粮食。
秋凉谈滋补
白露虽然不是一个特别大的节气,但作为爱吃的中国人民,在白露这一天依然有对应这个节气的各种饮食。为对应“白露”中的“白”字,温州一带有在这天吃“十样白”的习俗。说的是在这白露当天选十种名字中带白字的草药和食材等,如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子等等与白毛乌骨鸡炖着吃。不同的地方,十样白或有些微区别。也有别的地方将“十样白”简化为“三样白”,除了炖鸡,这十样或三样白也可炖鸭。而福州一带,则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白露前后的龙眼正是时节,个大而甜,民间又一向认为龙眼非常滋补。总体而言,白露时无论是吃十种白,三种白,或是龙眼,都是为了秋日进补。
有食便有饮,南京一带有饮白露茶的习俗,而湖南一带则会在白露当日酿米酒,并且还会畅饮之前酿造的白露米酒。
最有意思的是在白露日为孩子祛病的习俗。说的是如果孩子有哮喘、尿床等小毛病,白露这天家里便宰鸡杀鸭,做好后给装在碗中,端到岔路口吃。吃完后便把碗放在一条路上,孩子则从另一条路返回家中。过一会儿家中自有人去取回放在路口的碗筷。传说这里的路便是取“露”字谐音,希望疾病从此远离孩子。这又是节气习俗的另一个特点,类似于雨水拉保保,立夏吃立夏蛋,人们往往借节气的别致饮食习俗,希望病弱的孩子从此告别疾病恢复健康。
来源:《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9年第10期
主办: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出版有限公司
周期:月刊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