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Wi-Fi等辐射对健康有没有影响?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辐射。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产生辐射,而生活中没有不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辐射无处不在,无需盲目恐惧。
当然,辐射之中亦有乾坤—电视、手机、微波炉等产生的辐射频率较低,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产生的辐射频率较高。不同频率的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
那些能让原子电离的辐射属于电离辐射,如X射线、伽马射线。电离辐射可以损伤细胞,引起流产、先天畸形,甚至是癌症。对辐射的恐慌也多来自于电离辐射对人类健康所造成的伤害。目前,电离辐射的病例多来自于原子弹爆炸和核电站事故的幸存者,日常生活的辐射暴露情景完全无法达到类似的辐射剂量。
那些不能让原子电离的辐射被归类为非电离辐射,手机、Wi-Fi、微波炉等产生的辐射,均属于此类。信息时代,人们手机不离手,整日接受着手机和Wi-Fi产生的非电离辐射的“洗礼”。所幸非电离辐射并不会造成类似电离辐射的辐射损伤,况且即使在非电离辐射中,手机和Wi-Fi的能量也比可见光还要低得多。
常见的Wi-Fi频率选项为2.4GHz和5GHz。手机的频率范围通常在450MHz~6GHz,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分配到的范围约在2.5~3.6GHz。可见,Wi-Fi和手机产生的辐射频率都在GHz(109Hz)的数量级,远低于可见光的频率范围(1014Hz)。
对辐射的态度最为谨慎的人群自然是孕育着下一代的妈妈们。《BMC公共卫生》杂志(BMC Public Health)报道过一项关于孕妇在妊娠早期,也就是胎儿形成最关键的时期使用手机的研究。这项纳入了四万多对母婴的研究表明,孕期用手机的妈妈生出的宝宝并没有表现出发育障碍。可见,哪怕是对于孕妇们,手机的辐射也是安全的。
来源:《科学世界》2022年第01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