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趣读

古人读书有多卷?

读书到底有多“卷”?现代人可太有发言权了。如果说考研的一大成功经验是什么,网友会笑谈说:“全靠生得早。”

那是否在古代,读书考试就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呢?

实则,不然。


汉代:太学内卷

汉代,中央设立官学为太学。

尽管是中央设立的学校,但教学管理制度并不严格。既没有规定毕业年限,也没有具体的考勤制度,学生上课也较为随意。但在成绩考察即考试方面设置严格,一年安排一次“岁试”,考试形式为“设科射策”。

所谓“设科射策”就是考试前,考官根据难易程度将写有考题的竹签分为两科,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任选一科,然后抽签选题。

抽签是以投射的方式进行,考生投射竹简,投中哪个就答哪个的题目。经过这次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继续就读,成绩差的学生则会被勒令退学。


唐代:考试内卷

唐代,考试的频率大大提高,同时也严格了教学制度。

除了一年一度的岁试,还增添了旬考、月考、季考等诸多名目,跟现代的周考、月考、期中期末考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唐代有着十分严格的劝退制度。旷课多次、成绩多次不及格、延毕多年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被劝退。

隋唐时期,科举制建立。

为了科举高中,唐代学子不得不卷。从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诗作《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便可窥见一斑。

唐代科举考试中,“明经科”成了考试的常科之一,与进士科同为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选择相应的儒家经典进行考试。

当时的经学典著为九经,分别是《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原文及注释总计大几十万字,如浩瀚海洋,对考生负担极大。


清代:皇家内卷

要论卷,古代最卷不过清代皇子。

“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清代史学家赵翼如是说。

清朝皇子清晨5点便要开始上课,第一节课为外语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满语和蒙古语。第二节课为汉文课,不仅要学习儒家经典,还要学习《史记》《汉书》等史书及先帝留下的圣训。这节课时长占据了8个小时,中途除了吃饭只有两次1 5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

汉文课结束后,皇子们要学习骑马和射箭技艺,直到下午5点才放学。另外,他们没有寒暑假甚至周末,一年仅有5天休息,便是春节、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自己的生日。

这种极为严苛的教学制度为清朝皇室培养了杰出的继承人,不难看出,清代皇帝的整体素养都要高于明代。

 

来源:《人生与伴侣》2022年第25期

0/400 提交
请您登录后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图片( 0/ 9

全部评论

经纬历史

上下五千年,读史知典辨古今,识是非,化人文。

31669粉丝

关注

期刊推荐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22年第25期

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周期:周刊

阅读本刊
0/200
手机访问
返回顶部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  服务咨询:400-819-9993

京ICP证040431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京)字第416号 京公安备案11010802020460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11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2-8866 举报邮箱:jubao@cnki.net

知网文化
扫码下载客户端

收藏作品,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