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天可以吃20公斤竹子,每天的粪便足足有10多公斤。
一方面,在整个进食过程中,大量的竹纤维没有被消化。另一方面,大熊猫嚼碎的竹子进入肠胃后,竹子天然的香气被大熊猫肠胃内适当的温度激发出来。故而,大熊猫的粪便不但没有臭味,反而带着竹子的清香。
竹香是一种很持久的气味,大熊猫的粪便越新鲜,其香味就越浓。科普游子收藏了时间跨度不一的大熊猫粪便。我们的经验是,放置三年之久的粪便依然有香味。
绝大多数情况下,大熊猫的粪便并不臭,不敢说香气扑鼻,但至少清香怡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几百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是吃肉的。但是,生存环境的巨变让大熊猫养成了以竹子和竹笋为主食的习性。不幸的是,大熊猫的消化系统依然保持原样,因此只能吸收竹子和竹笋中很少量的营养成分。
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大熊猫只能一刻不停地吃东西。由于肉食动物的肠道比食草动物短很多,加上大熊猫食量巨大,因此它们几乎是边进食边排泄。
很多种竹子自带香气,少数种类甚至可以用来提炼芳香精油。仔细闻一闻干燥的竹竿,我们可以闻到淡淡的天然香气。如果把竹竿折断,断口处的味道会更浓一些。
在大熊猫的食物中,99%是竹子,它们偶尔也会吃点儿肉或小虫子。这时候,它们拉出来的粪便就不香了。另外,大熊猫粪便的香度还和季节有关系,在吃竹笋为主的季节里,大熊猫的粪便成形差、香味淡。
在中国野外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陕西秦岭,已经有传统造纸手工艺传承人成功地研究出用大熊猫粪便造纸的方法,造出来的宣纸带着大熊猫粪便的清香。造纸用的大熊猫粪便只选用秋冬两季的。在这两个季节里,大熊猫吃的是老竹子,因此,大熊猫粪便中的竹纤维比较长,用它制作出来的“熊猫纸”柔韧细腻,香味持久。
除了造纸,大熊猫粪便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
发现一个地区有野生大熊猫活动时,如何确定它们的数量?它们是公的,还是母的?是成年的,还是幼年的?它们吃了哪些东西?它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这片地区的生态和植被是否可以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
通过研究、分析大熊猫遗留的粪便,科研工作者可以寻找这些难题的答案。很多大熊猫科研工作者年复一年地在重复一项重要的工作:捡大熊猫粪便。捡粪便,是一项非常重要、辛苦、可以取得与大熊猫相关的第一手数据的工作。
除了研究大熊猫族群的现状,科研工作者可以依靠它们粪便中隐含的信息及时调整生态保护措施。
(原文有删减)
来源:《天天爱科学》2022年第10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