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间,外国侵略者利用种种卑劣手段,逼迫中国签订了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其中清政府统治时期签订500多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签订300多个,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签订200多个。这些不平等条约犹如累累疮痍、斑斑血迹,如实记录了西方列强虚伪狡诈、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回望这段血泪史和斗争史,我们当以史为鉴,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历数中国近代签订的一千多个不平等条约,有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迫使战败的中国政府签订的;有借着别国发动战争的机会,趁火打劫,不费一枪一弹,要挟、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还有制造各种事端,借题发挥,亦或直接扶植傀儡政权,为列强在中国的侵略行径炮制“合法”外衣。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成为帝国主义套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使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蒙受空前深重的灾难和从未有过的耻辱。
发动野蛮侵略战争,武力攫取在华各项特权
1842年8月29日,在英舰“汉华丽”号上,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就缘于一场野蛮的侵略战争。19世纪3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早已成为它向外扩张和进行殖民统治的主要目标。为了维护对华鸦片贸易并扩大侵略,1840年6月,英国就以广州销毁鸦片为借口,派遣“东方远征军”,依仗“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1年8月,英军先后攻陷了厦门、镇海、宁波、吴淞、上海、镇江等地;1842年8月,英军兵临南京城下。道光皇帝惊慌失措,派遣耆英、伊里布同英国人议和。1842年8月29日——这是一个极其屈辱、苦痛的日子。这一天,清方代表耆英、伊里布诚惶诚恐地登上了英舰“汉华丽”号,与英国特派全权公使璞鼎查,共同在事先由一名英国传教士拟就的没有名称、只有条款的文件上签字,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此后,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作为中英《南京条约》的补充。这是列强通过野蛮的侵略战争套在中华民族脖子上的第一条锁链。英国不仅勒索了巨额赔款,还迫使清政府开放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有权在五地派驻领事官员维护其侵华利益。同时,英国还粗暴地干涉中国内政,废除行商制度,控制关税,保护汉奸,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更为恶劣的是,条约规定了割占香港给予英国。香港就此被英国殖民统治,当时英国外交大臣帕麦斯顿骄傲地称:香港是插入中国领土的一个楔子。从此,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司法、海关等国家主权受到侵犯。
《南京条约》开创了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并利用战胜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形式掠夺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恶劣先例。为了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以满足帝国主义列强贪得无厌的胃口,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1856年,英国借“亚罗”号事件,法国借马神甫事件,联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利用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就范。1858年5月,英法联军攻破天津外围的大沽口,直接威胁天津和北京,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天津条约》在经济上索取巨额赔款,增开了包括长江一带的10个通商口岸,建立子口税制度,进行更为残酷的经济掠夺;在政治上,条约规定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外国人不仅可往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甚至还可“帮办税务”,国家主权被剥夺得越来越多。
英法当局深知《天津条约》是“持兵威要挟而成”,是“对准(中国)咽喉的一支手枪”,但仍觉掠夺欲望未能满足,为扩大侵略权益,仍需诉诸武力。1859年6月,英法舰队擅入大沽口,遭到驻守中国部队的阻击,受到重创。这一事件成为英、法两国再次向中国大规模开战的借口。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塘、大沽口,接着占领天津。同年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城,并在京城内外实行大规模洗劫,特别是抢劫并焚烧了圆明园,将昔日的“万园之园”变成一片废墟,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圆明园的余烬还未熄灭,留守北京“督办和局”的奕在武力威胁下与英法联军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将广东九龙司地方割让给英国,“并归英属香港界内”,并允许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这为扩大文化侵略创造了条件。
至此,许多后起的和较小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接踵而至,也蓄谋通过侵略战争获取在华利益。1894年,处心积虑、野心勃勃、穷凶极恶的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甲午战争。尽管清政府中的爱国官兵和广大民众,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但因清朝决策当局奉行畏敌避战、妥协投降的指导方针,北洋海军最终全军覆灭。军事上的惨败带来谈判桌上的耻辱。1895年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赴日求和。日方代表伊藤博文傲慢提出,对于日方的条件,中方只准表示“允否”两字,不许提出异议。清政府又一次被武力屈服,同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不仅付出空前的巨额赔款以及此前所有帝国主义列强享有的权益,更为痛心的是,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858年6月,签订了中英、中法《天津条约》
用武力卡住咽喉,迫使其就范,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所使用的最为卑劣的手段。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以后,处心积虑地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的中心腹地。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上海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十九路军英勇抵抗,通电全国:“牺牲至一人一弹,绝不退缩!”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十九路军在苦战无援的情况下,于3月3日撤退,上海遂被日军占领。在兵临城下的形势下,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接受中国不得在交战区驻兵的条款,承认日军可以合法驻兵上海,还答应取缔全国的抗日活动。此后,旧剧重演。在日本炮舰政策的淫威之下,国民党政府一再妥协退让,先后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察哈尔协定》,使整个华北陷入危机。总之,侵略战争使中华民族遭受武力蹂躏,更饱受战争结束后不平等条约所带来的巨额赔款、割让国土、牺牲国家主权等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无穷后患。
1860年10月,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趁火打劫利益均沾,掀起瓜分中国国土狂潮
各国列强除了用武力逼签条约外,还时刻等待借着同伙武力的余威,一哄而上,索取利益,趁火打劫。《南京条约》中就规定“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的“利益均沾”原则。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都可以如此仿效。“利益均沾”的原则是侵犯中国主权特别严重的一条,中国由此也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国和法国侵略者借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机会,趁火打劫,利益均沾,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4年2月,美国政府委派国会议员加勒·顾盛为“专使”,要挟清朝政府签订“仿照英夷,并欲驾出其上”的不平等条约,并威胁如果清政府不接受美国的要求,就“有使中国人民再尝战祸之必要”。1844年7月,清政府派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获得了《南京条约》以外的领海权、领事裁判权等更多的特权。加勒·顾盛本人也直言不讳地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了《南京条约》,打开了中国的门户。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要感谢美国,因为我们把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大了。”很快,法国政府又派拉萼尼为特使来到澳门。拉萼尼只装装样子,放出或“结好”或“交恶”的种种信号迷惑清政府。此时的耆英采取哪一国都不得罪的妥协态度,居然把中英、中美交涉的文件副本交给法国使者,由他们自己看着办。1844年10月,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除获得中英、中美条约各种特权外,还攫取了设立法国租界和天主教的传教特权,外国的传教士终于伴随着鸦片和商品顺理成章的侵入中国。
沙皇俄国也在中国北方谋划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激烈进行之时,沙皇俄国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暗中将军队开至瑷珲城外扬言要联合英国对华宣战,除非清政府同意他们的要求。在狐假虎威的恫吓之下,1858年5月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北岸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归俄国,这为继续霸占中国其他领土埋下了伏笔。同年6月,趁着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侵占天津之时,俄国公使普提雅廷、美国公使列卫廉借口他们在清政府和英法联军之间“调解有功”,诱逼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和中美《天津条约》,签约的时间比与英、法两国订立的条约还早十几天。美国学者丹涅特如此描述:“美国特命全权公使奉派到世界的彼端(中国),手提篮筐,站在树下。静待着树上的同伴将果实摇落,甚至还奉命,当树上的两个人和果园主发生纠纷时,出面调解。”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逞凶肆虐,咸丰皇帝出逃热河。沙俄又来趁火打劫,沙俄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向清廷留在北京主持“议和”的恭亲王奕提交一份新的中俄条约草案和俄国单方面绘制的东部边界地图,逼迫奕“一字不能更易”地答应下来,否则“兵端不难屡兴”。奕无奈,被迫于11月14日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又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借英法联军侵华之机,使用讹诈欺骗的手段,援引“利益均沾”的原则,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费吹灰之力割占了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攫取了大量在华经济、政治、外交利益,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惠者。马克思曾愤怒地指出:“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恩格斯也谴责道:沙俄“除了分沾英法所得的一切明显的利益以外,还得到了黑龙江沿岸地区”,它“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19世纪末,各国列强趁着他国与清政府战争之机,争先恐后地向中国“扑”了上来。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争先恐后地与中国政府订立条约,竞相向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恨不能一夜之间把这个东方大国瓜分完毕。法国政府先同清政府签订了有关《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将云南划入法国的势力范围。此后,又有《中俄密约》《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日福建不割让来往照会》《中日汉口日本专管租界条款》《中英香港英新租界合同》《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扶植傀儡借题发挥,暗行买卖主权肮脏交易
面对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高举反帝反侵略的义和团爱国运动迅速在全国形成高潮,这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极度恐慌,各国侵略者组成侵华联军,悍然决定出兵镇压。义和团运动所展现的中国人民反帝反侵略斗争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痴心妄想。八国侵华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基于此,帝国主义各国决定扶植傀儡政权,采取“以华治华”的侵略方法。1900年12月,由英、德、俄等十一国公使组成的公使团,提出所谓《议和大纲》十二款,强迫清政府全盘接受,不许更改。慈禧太后见帝国主义仍愿保持她的统治地位,竟然大喜过望,感激涕零,下令“全行照允”,并无耻地要朝廷“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就是1901年9月清政府与十一国公使在北京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得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大大加强了对中国的统治,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至此,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朝统治的崩溃也为期不远了。
签订《马关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统治中国27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然而,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依旧异常曲折。1912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担任了临时大总统,建立起专制独裁统治。为扼杀共和,消灭革命党人,他向列强大借外债,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议借2500万英镑。为此,袁世凯拍卖了国家的全部盐务收入,使中国的盐政主权同海关主权一样,落入了帝国主义的魔掌之中。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次大借款无耻谋划“一箭三雕”的计策,既攫取新的重大特权,又培植了袁世凯政府,还间接打击了中国革命党势力。而袁世凯则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加快了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步伐。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借西方列强无暇东顾的时机,意欲独占中国。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提交了妄图灭亡中国的秘密条款《二十一条》,还说:“今次如能承允所提条件,则可证明日华亲善,日本政府对袁总统亦可遇事相助。”他还赤裸裸地表示:“日本希望贵大总统再高升一步。”对此,袁世凯表示可以考虑,并开始同日本秘密谈判。1915年5月9日,袁世凯以无力抵御外侮为由,决定屈服于日本,表示除个别条款需要日后再议,原则上接受《二十一条》,这让全体国民群情激奋,奔走呼号,愤怒声讨,为废除《二十一条》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而袁世凯利令智昏,自以为取得了帝国主义的支持,进而加快复辟称帝的步伐,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走向垮台。
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军国主义通过扶植各种傀儡政权,实施对华侵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把我国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和继续扩大侵略中国的基地,在1932年挟持清朝废帝溥仪粉墨登场,充当伪“满洲国”的“执政”,签订了所谓的《日满议定书》及其附件,导演了一场宣布承认伪“满洲国”的丑剧,并将日本在中国东北所攫取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的权利用条约和协定的形式“合法”地固定下来,为日本未来操纵傀儡政权、推行法西斯殖民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1901年9月7日,签订了《辛丑条约》
北京各界集会要求取消《二十一条》
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对中国发动猛烈的军事攻势,另一方面扶植傀儡政权。1938年底,日本近卫内阁两次发表“近卫声明”,公开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1938年12月29日,国民党政府中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发表臭名昭著的叛国“艳电”,表示响应“近卫声明”,公开投靠日本,走上可耻的卖国道路。1939年5月,在日本侵略者的精心安排下,汪精卫等人到上海着手组织伪政权,12月与日本侵略者缔结卖国条约,亦称《日汪密约》,这是一个全面而彻底地出卖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条约。条约不仅承认伪“满洲国”,而且以“日支强度结合地带”为名目,把内蒙古、华北、黄河及长江流域地区的主权出卖给日本,并规定日本侵略者有全面控制、支配汪伪政权的特权。1940年3月,在日本法西斯的刺刀枪炮支持下,以汪精卫为首的汉奸卖国贼在被日本侵略者血洗后的南京成立了傀儡政权,彻底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以华治华”的工具。1945年8月,伴随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汪伪政权也灰飞烟灭。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纵观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在层层枷锁的束缚下蒙受了种种屈辱,但却从未屈服。一百多年来,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赴后继,誓为打破枷锁、雪洗国耻、捍卫主权而发愤图强,奋勇斗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虽然我们已经诀别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旧时代,但我们应永远铭记历史,毋忘国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来源:《炎黄春秋》2022年第04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