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淑然
马淑然,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需门诊专家。《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国医药》《中国医药科学》《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称考试命题组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的赴美访问学者。中央电视台CCTV10《健康之路》特聘专家,北京卫视《养生堂》特聘专家,深圳卫视生活频道《我是生活家》栏目特聘专家,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特聘健康顾问,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浮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医饮食疗法与养 生。
出诊时间: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周一、周四、周六下午,北京朝阳中医院周日上午。
一天,我正在国医堂出诊,进来一个形体微胖的中年妇女。她主诉近来感觉胸闷、气短、心慌,经过诊断为冠心病,且血脂偏高。我安慰她说,可以用中医药治疗,再配合药膳和穴位按摩,会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她的各种症状都大大减轻了。她很高兴地告诉我,中医整体综合治疗真是太棒啦。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本病为各种原因使冠状动脉壁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硬化、梗阻,影响心脏血液循环,使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本病发病率非常高,尤其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年脑力劳动者。临床上大多以胸闷、心慌、心前区闷痛或刺痛为主要表现,严重者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当突然受情志刺激、或体力活动突然增加、或过于寒冷时本病会加重,经保暖、休息、情绪平复,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丹参滴丸、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保心丸等数分钟后缓解。
冠心病是怎么发生的呢?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痛风、不运动、焦虑紧张、急躁易怒、高盐饮食、高脂饮食等。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形成白色斑块,逐渐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心肌缺血,从而产生心绞痛。若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会形成血栓,严重时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中医认为,本病归属于胸痹证。痹者,不通或不荣而痛之谓。这就说明本病的发生一方面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外感六淫、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人体阴虚火旺、气血亏虚,最终出现“不荣则痛”的胸痹证;另一方面是或阳虚血瘀,或心胃气滞,或气滞血瘀等,最终导致“不通则痛”的胸痹证。
近年来人们工作紧张程度不断增加,生活压力加大,加之缺乏锻炼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如喜食肥甘厚腻,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您得了冠心病,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此外,食疗和按摩等方法也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冠心病的食疗
根据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可以分为不同的异常状态,中医称为不同的证候,证候不同食疗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阴虚火旺证
临床表现:胸部闷痛,脸色发红,头晕头痛,烦躁易怒,口苦,失眠,手足心发热,四肢发麻,大便干。
关键词:胸痛、脸红、手足热。
食疗药膳:
1.石决明粥:煅石决明25克,粳米100克。将石决明打碎,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煎1小时,去渣取汁,并与粳米一起煮。
2.菊花绿茶饮:菊花、槐花和绿茶各5克,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加盖浸泡5分钟即可。
二、气血亏虚证
临床表现:胸闷,胸痛,脸色发白或发黄,精神疲倦,乏力,四肢发软,出虚汗。
关键词:胸痛、面色发白、全身乏力。
食疗药膳:
1.豆浆粥:新鲜豆浆适量,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豆浆与粳米同煮,煮好后加入适量冰糖,再次煮沸即可。
2.参芪汤:人参3克,黄芪50克,乌骨鸡1只,盐适量。先杀鸡去内脏,洗净并切块备用。黄芪、人参装入药袋。鸡块和药袋用文火同炖至肉烂,弃药袋,加适量盐即可。
3.韭芽炒蛋白:韭芽300克,鸡蛋2个,盐适量。鸡蛋取出蛋清,加盐适量,在加热的素油锅内炒熟盛出。韭芽洗净并切小段,在热的素油锅内翻炒片刻,立即加入炒熟的蛋白,翻炒至熟即可。
4.双玉粥:玉竹15克,玉米粉30克,黄芪30克,粳米150克。将黄芪、玉竹加水煎煮,去渣取汤,加入粳米及清水适量同煮。待粥将熟时,将玉米粉用冷水搅成糊状,缓慢加入,边加边搅,再煮片刻即可。
5.龙眼松子汤:龙眼肉25克,松子仁20枚。将龙眼肉、松子仁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即可。
6.杞葚虾仁:枸杞子20克,桑葚10克,虾仁200克,盐适量。先将菱粉(或蛋清)、盐与虾仁拌匀,在烧热的素油锅内将虾仁爆熟入盘备用。另起油锅将枸杞子和桑葚爆炒后倒入虾仁,加少许鲜汤调料,炒匀即成。
三、阳虚血瘀证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放射至背部,发作频繁;怕冷,肢体发凉;腰部酸软、乏力;面色苍白,口唇指甲淡白或青紫。
关键词:胸痛频繁、四肢发冷。
食疗药膳:
1.薤白粥:薤白10~15克(鲜品30~50克),粳米50克。将薤白洗净、切碎,与粳米一起放入适量水中煮成粥即可。
2.大枣桂枝炖牛肉:大枣数枚,桂枝9克,牛肉150克,胡萝卜250克,绍酒10克,上汤1 000毫升,葱、姜、盐各适量。把大枣洗净去核,桂枝洗净,牛肉洗净切成4厘米大小的方块,胡萝卜洗净切成4厘米大小的方块,姜拍松,葱切段。把牛肉、大枣、桂枝、胡萝卜、绍酒、葱、姜、盐放入炖锅内,加入上汤1 000毫升,用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炖煮1小时即成。
四、心胃气滞证
临床表现:胸部闷痛,进食少,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
关键词:胸痛、胃脘部不适、进食少。
食疗药膳:
1.葛根薏苡仁粥:粉葛根100克,生薏苡仁25克,粳米30克。将粉葛根去皮,洗净,切片;生薏苡仁、粳米洗净。全部用料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成稀粥。
2.紫菜木耳花鲢汤:花鲢300克,紫菜20克,水发黑木耳25克。将紫菜、黑木耳分别用清水浸泡、洗净。花鲢洗净,切成块。用烧热的素油煸炒鱼块,再加入紫菜、黑木耳和适量清水。鱼熟后,加黄酒、葱、盐调味即可。
3.冬笋炒海蜇:冬笋、海蜇各200克,食盐、葱、麻油各适量。冬笋剥壳、洗净、切片、入锅煮熟。清水浸泡后海蜇洗净、切丝,然后放入将沸的水中焯一下即捞出。在烧热的素油锅内煸香葱末,待略降温后,加入冬笋、海蜇、盐和麻油,翻炒片刻即可。
五、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心前区或者胸骨后疼痛为主,伴有胸闷憋气,舌上有瘀点、瘀斑。
关键词:胸痛、憋气、舌瘀点。
食疗药膳:
1.桃仁粥:桃仁20克,粳米适量。将桃仁煮熟,去皮尖,取汁与粳米同煮;亦可将桃仁捣烂,加水研汁去渣,然后与粳米一同煮粥。
2.三七蒸蛋清:三七粉3克,藕汁25毫升,鸡蛋1个,陈酒10毫升。鸡蛋取蛋清,与三七粉、藕汁、陈酒和匀加入碗中,隔水蒸熟即可。
3.山楂桃仁露:鲜山楂100克,桃仁50克,蜂蜜25克。将鲜山楂和桃仁用刀拍碎一起加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将汁液盛入盆内,加入蜂蜜,加盖隔水蒸1小时,冷却后装入瓶内即可食用。
冠心病的按摩方法
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一旦诊断出冠心病,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还可自我按摩调养。按摩调养一般在冠心病的缓解期进行。
一、冠状动脉循行部位按摩法
1.胸骨柄按摩:沿着胸骨柄处做顺时针按摩。
2.心尖部位按摩:左乳头左侧2~3厘米处按摩。
3.背部按摩:后背第4~5颈椎处按摩。
4.锁骨下按摩:锁骨下4~5厘米处按摩。
这些部位都是冠状动脉循行部位,按摩后可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缓解冠心病导致的心前区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按摩时间一般保持在10~20分钟,每日可以按摩2~3次。
二、穴位按摩法
内关穴示意图(绘图 / 赵春秀)
1.内关
含义:内,内部之意;关,关卡之意。所谓内关是指心包经体内经脉的经水无法从本穴气化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称内关穴。
位置:内关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
按摩方法:拇指点按、点揉36次。
曲池穴示意图(绘图/赵春秀)
2.曲池
含义:曲,屈曲之意。脉气流注此穴时,似水注入池中;取穴时,屈曲其肘,横纹头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曲池。
位置:曲肘成90°,肘横纹外端凹陷中。取该穴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主治:对冠心病、心房颤动和房性早搏等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缓心率,对血管舒缩功能有调节作用。手法不同作用不一样:轻柔手法可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多引起血管扩张。
按摩方法:中指和食指圏状按摩。
3.腹哀
含义:腹即腹部,哀即伤痛,本穴善治腹部各种伤痛,故名腹哀。
位置: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腹哀是足太阴脾经、阴维脉的交会穴。主治腹痛、泄泻、痢疾、便秘和消化不良等,可以协助减少癒航生,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按摩方法:拇指点揉本穴,顺时针、逆时针各36次。
4.幽门
含义:幽,深长、隐秘或阴暗的通道;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寒湿水气在此吸热后极少部分循经上行。
位置:幽门位于脐中上6寸,(巨阙)旁开五分处,即前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有降逆、利咽、和胃的功效。主治胸胁背相引痛、恶心、呕吐、多唾、饮食不下、善哕、支满、少腹坚、心痛和逆气等。
按摩方法:拇指点揉本穴,顺时针、逆时针各3 6次。
朋友们,冠心病的药膳食疗和按摩方法您掌握了吗?冠心病的预防和调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药膳调养是管住嘴,吃去疾病,吃出健康;穴位保健能激发经络的调节能力,使机体内部实现调节稳态。除了这些方法,迈开腿、多运动、注意情绪调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保持好的心情,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气血和调,这样才能百病不生。
来源:《生命世界》2021年07期
全部评论